“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一輪開放和走出去的戰略重點。全國兩會報告都將“一路一帶”作為重點工作進行總結,并將在2015年繼續推進。“一帶一路”既是推動國內產業升級和發展內陸地區與沿海經濟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兩會報告中的“一帶一路”
3月3日,俞正聲主席作全國政協工作報告,匯報全國政協常委會的工作,在“2014年工作回顧”的第七條“開展人民政協對外交往,努力為國家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中指出,“召開國際形勢分析會,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等重要協商議題開展調研議政活動,為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和落實國家重大外交戰略決策提供參考意見”。在“2015年工作部署”的第二條“緊扣改革發展建言獻策”中提出,“就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等重要課題開展調研議政”。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在“2014年工作回顧”中指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在“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的第三條“把改革開放扎實推向縱深”中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在“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中提出,“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
在國家發改委提請全國人大審查的《關于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中指出,“‘一帶一路’戰略開始實施,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取得可復制可推廣經驗,雙向投資并駕齊驅格局初步形成”。在“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中提出“扎實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
什么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們由習近平主席分別在2013年9月7日和2013年10月3日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連著歐洲經濟圈,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是一個“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基于歷史,為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共同體而提出的戰略構想,逐步形成連接東亞、南亞、西亞、中東、非洲和歐洲海上通道。
“一帶一路”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陸上和海上經濟合作走廊為依托,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涉及世界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GDP規模超過21萬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的63%和29%,是世界跨度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新興經濟帶。
一帶一路地圖示意圖
“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
“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們由習近平主席分別在2013年9月7日和2013年10月3日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連著歐洲經濟圈,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是一個“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基于歷史,為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共同體而提出的戰略構想,逐步形成連接東亞、南亞、西亞、中東、非洲和歐洲海上通道。
“一帶一路”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陸上和海上經濟合作走廊為依托,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涉及世界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GDP規模超過21萬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的63%和29%,是世界跨度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新興經濟帶。
2015年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方向
從2015年兩會中關于“一帶一路”的表述看,一帶一路結合區域發展,讓戰略的實施有了落腳點。“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重要戰略,提出時就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但是國外的質疑也很多。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一帶一路”與區域發展相結合,體現了政府務實的態度。
2015年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安排部署2015年及今后一段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加強組織指導,統籌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地方、部門和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充分發揮沿線國家政府和人民的積極性,形成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合力。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提,要求“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相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將徹底改變之前點狀、塊狀的發展格局。從橫向看,貫穿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從縱向看,連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斷向中亞、東盟延伸。這將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更多強調省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與轉移,有利于我國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實際上,國家相關部委和相關省區市已經根據國家的部署籌劃或啟動相關的項目建設。從國家部門來看,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和國土資源部都擬定的相關的工作計劃。例如,發改委,“抓好‘一帶一路’戰略和產業裝備走出去”;財政部,“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實施,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工信部,“將圍繞實施‘一帶一路’等研究制定相關發展規劃和產業指導目錄,適時啟動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園區建設”。
從相關省區市來看,“陸上絲綢之路”所經相關主要地區,包括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寧夏、內蒙古、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經相關主要地區,包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山東,及相關支持省份,主要包括黑龍江、河南、湖北、遼寧。它們基本是已經在其政府工作報告或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安排中都明確支持“一帶一路”的定位及其相關的主要行動方案或計劃。例如,新疆定位為“依托地緣優勢,深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技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主要節點城市為烏魯木齊、喀什,主要的舉措包括,加快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實施意見和行動計劃,加快五大中心建設;按照北、中、南通道建設規劃,抓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儲備;烏魯木齊將申報亞歐經貿合作試驗區。與此同時,新疆還在謀劃綜合保稅區群等。
在當前經濟轉型和增長放緩的背景之下,“一帶一路”將可能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的動力源。在經濟上,有利于擴大外需,化解國內產能過剩;提高外匯儲備有利用效率;提升區域協同效應,突破美國主導的TPP和TTIP。同時能夠增強國家資源與能源的安全。
本文為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市場與研究部蔣學偉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