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產業并購——產能過剩“特效藥”(一)

來源于: 日期:2014-06-10

哪些行業存在產能過剩?

在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的經濟環境下,我國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尤其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針對這一現實問題,201310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指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明確將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五大行業定性為產能過剩行業。

過剩產能的退出壁壘

在實際操作中,過剩產能的轉化退出并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一般會面臨兩大退出壁壘:制度性壁壘與經濟性壁壘。其中,制度性壁壘包括:尚未建立配套的產能退出機制、地方政府不貫徹淘汰過剩產能的相關政策等;而經濟性壁壘又包括:退出資本短期內無法匹配合適的投資渠道、退出費用高昂(如:員工安置費用、資產清算補償等)、上下游產業形成“多米諾”效應等。因此,實現過剩產能的轉化消化,關鍵在于突破制度性和經濟性兩大退出壁壘,既要有淘汰過剩產能的配套政策引導,又要有促進資本有效流動的市場長效機制。通過健全相關制度和法律、強化監管,將企業生產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促進企業間公平競爭,使市場機制能夠充分、有效發揮作用,促進優勝汰劣,從而實現過剩產能的化解。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201312月在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化解產能過剩作為2014年全國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在此之前,《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一系列相關文件的陸續出臺,為2014年化解產能過剩經濟工作的開展做好了政策上的鋪墊,對消除制度性壁壘、降低退出門檻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制度性壁壘的消除,依靠出臺政策法規以及宏觀調控引導,短期內可以見效;而經濟性壁壘的消除,則更多的需要運用市場化手段。

目標五大過剩行業并購目標(“十二五“期間)

鋼鐵行業

 

規劃文件:《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

并購目標:到2015年,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67家具有較強區域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重點支持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積極支持區域優勢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大幅減少企業數量,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支持重組后的鋼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區域布局,提高市場競爭力。鼓勵鋼鐵企業參與國外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鼓勵鋼鐵企業延伸產業鏈。重點支持鋼鐵企業參與國內現有礦山資源、焦化企業的整合,鼓勵鋼鐵企業重組符合環保要求的國內廢鋼加工配送企業。

 
 
 
 
 

 

水泥行業

 

規劃文件:《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

并購目標:支持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實施聯合重組,大力整合中小水泥企業和水泥粉磨站,提高產業集中度。2015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0年減少三分之一。鼓勵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鼓勵水泥企業在做強做大主業的基礎上兼并重組上下游關聯企業,優化物流配送,整合發展預拌砂漿、商品混凝土及建筑預制構件產業。鼓勵具有科技研發優勢的建材企業集團,以并購、產業聯盟等多種方式整合資源,融合咨詢、測試、科研、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安裝調試、工程承包等業務,促進運營服務及生產一體化發展。支持重組企業整合內部資源,走以內涵為主的發展之路。鼓勵將企業兼并重組與改組、改制、技術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

 
 
 
 
 

 

電解鋁行業

 

規劃文件:《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

并購目標:到2015年,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電解鋁企業集團,前10家企業的冶煉產量占全國的比例達到90%。支持具有經濟、技術和管理優勢的企業兼并重組落后企業,支持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積極推進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鼓勵“煤(水)-電-鋁”及“礦山-冶煉-加工-應用”一體化經營,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培育35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平板玻璃行業

 

規劃文件:《平板玻璃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并購目標:支持優勢骨干企業以技術、資本、資源、品牌等為紐帶,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2015年,前十家企業浮法玻璃生產集中度達到75%,形成23家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領軍企業。加快形成平板玻璃集中生產,精深加工差異化、個性化發展,大中小企業協調并進的發展格局。

 
 
 
 
 

 

船舶行業

 

 

規劃文件:《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

并購目標: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進入世界造船前十強企業達5家以上,培育56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裝備總承包商和一批專業化分包商,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修船企業。積極推進以大型骨干造船企業為龍頭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發展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擴大高端產品制造能力。鼓勵上下游企業組成戰略聯盟,進行產業鏈整合。推進骨干企業開展境外并購。引導船用低中速柴油機和甲板機械等配套企業以資本、產品為紐帶,加大專業化重組力度。

 

 

 

 

 

 
 

 

本文為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銀行事業部吳敏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