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民營銀行發展研究之一:它從何處來?

來源于: 日期:2014-03-11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在得到監管層得到認可,民營銀行一詞作為今年“兩會”最熱的話題之一,頻頻見諸報端。而民營銀行拍照即將發放的消息也在“兩會”期間不斷傳出,一再刺激市場神經。作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民營銀行緣何如此受追捧?它對銀行界帶來的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相較于傳統銀行,它的發展前景如何?

 

“老圈子”里的“新玩家”

 對于銀行這個傳統的”高大上”圈子而言,民營銀行是絕對的“新玩家”,發揮的是“鯰魚效應”。雖然不能改變現有銀行格局,但促使國有銀行放棄了一部分利差,變得更加進取。銀行業的開放是個極大的利好,因為銀行業的充分競爭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使企業獲得更多融資渠道,而儲戶也有望獲得更高的資金回報和更便利的服務。

監會在年初前召開的2014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將推進銀行業改革開放,民營銀行年內試點先行,首批試點35家,成熟一家批設一家。并表示,要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方式,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組改制,試辦由純民資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但由于管理層擔心民營銀行對欠發達地區的“虹吸效應”,因此試點期間只能在省內經營。

 

 

“民有,國營,黨管”——民營銀行現狀

目前我國由民營資本參股甚至控股的商業銀行不在少數,被稱作中國首家民營銀行的民生銀行就是其中一例。但是,民生銀行由原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牽頭組建,承擔了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治任務,相當于政府發起設立。而且在成立之初,民生銀行就總結了工作的六字方針,即“民有,國營,黨管”,股權是民營企業的,行長是國務院指定的,工作是在黨委的管理決策下的。既然是國營和黨管,民生銀行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民營銀行。當前所有民資參股控股的商業銀行,都屬于這種情況。無論是重大決策的制定,還是行長等重要職位的委任,都由政府說了算。

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由于這些銀行都是由政府發起,即使民資入股改制甚至控股,政府仍未放權。以民營銀行自稱的泰隆銀行為例,最早由臺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改制而來。無論從服務對象,還是管理體制看,泰隆銀行都像是民營企業,但政府依然擁有最后的拍板權。當媒體質疑其是否為真正的民營銀行時,董事長王鈞回答,“叫不叫民營銀行,打什么招牌并不重要,關鍵要看你的體制和服務對象。”由此也說明了當前民營銀行的尷尬地位。如今,我國試點由純民資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銀行,具有歷史突破意義。首批純民營銀行的成立將徹底打破“國營、黨管”的傳統。

  

“逐夢”銀行,民營企業意欲何為? 

其實,實體企業涉足金融服務業并不罕見,國內外許多大型集團公司都有自己的金融服務平臺。這是由于金融業是個戰略性行業,任何企業都離不開金融服務,一來企業可以通過金融平臺,將觸角伸向更多衍生領域;二來企業可以通過金融業務反哺自己的主營業務,減少對外界金融機構的依賴。

在中國,實體企業熱衷于銀行業還有個重要誘因,那就是暴利。2012年,浦發銀行作為一個地方性的商業銀行,利潤超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騰訊的利潤總和。2013年上半年,工商銀行利潤超過石油“三巨頭”的總和。無論是技術壟斷企業,還是資源壟斷企業,都比不上銀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尤其是近年來,實體經濟在收縮,而金融業、地產業依然保持高增長,不少企業紛紛轉向虛擬經濟。銀行作為金融業最古老的行當之一,其簡單的借貸業務模式和因政府保護而始終處于高位的利差是最吸引民營企業的原因。 

由于政策管制,民營企業一直未被允許成立銀行,只能以小貸擔保或P2P網貸的形式存在。這一局面直到20137月國務院公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后終于得以改變。民營銀行的申請熱情也得到釋放。到去年12月底,已有67家銀行名稱獲國家工商總局核準。面對如此大量的申請數,銀監會首批試點35家,并愿意成熟一批,批設一批。

據內部人士透露,銀監會已審批約5家民營銀行并報國務院,除由浙江溫州正泰集團為主發起的一家外,其余幾家銀行可能產生于上海、深圳、天津等呼聲較高的熱點區域,而且不排除浙江誕生2家“純民營”銀行的可能性。

 

群雄逐鹿,來自各行各業的發起人

申請設立民營銀行的主力依然是綜合實力較強的集團型企業,但其中也不乏小貸公司和P2P的身影。由于小貸公司和P2P尚不具備單獨設立銀行的條件,它們往往依靠更有實力的大企業股東,成為民營銀行的主要發起人。和信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其擬定的銀行名稱“和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獲國家工商總局核準。和信公司創建于2009年,總部位于北京,是一家提供財富管理、小微貸款、信用風險評估管理的綜合金融服務企業。該公司旗下的和信貸P2P平臺剛于2013818日上線,注冊資金為5,008萬元。和信公司只是主要發起人,但大股東是另外一個上市公司。

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開放,小貸公司和P2P將成為申請的主力。小貸公司和P2P平臺有申辦民營銀行的想法很正常,“銀行”二字總是給人帶來更多的信任感。尤其是P2P,有正名的需要。嚴格意義上,目前P2P講不具合法性。去年1125日,在全國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央行對P2P網貸平臺的業務設定了三條“紅線”,一是不準采用類似銀行理財資金池模式,二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三是不能實施集資詐騙。雖然后兩條比較含糊,有待央行細則明確,但目前P2P大多采用隱性的資金池模式,其政策風險已經越來越突出,及時轉型成銀行或許是其最好的出路。

小貸公司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大機構開始重視這一市場。騰訊旗下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于去年1028日獲批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去年1120日,諾亞控股在三季度業績分析會上透露,其全資小貸公司——融易通已獲得牌照,注冊資本1億元;中信證券將與其他兩家機構一起出資成立重慶小貸融資中心。這些巨頭都是沖著銀行而來,小貸公司只是其跳板。現有的小貸公司如不能盡快升級成銀行,將面臨被巨頭蠶食市場的結局。

 

本文為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政府與公共咨詢事業部孫博巍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