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決定投資與發展方向
醫療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民營醫院投資的高門檻,在公立醫院高度壟斷的中國醫療市場中,民營醫院投資在地域、業務領域等方面的選擇所受到的制約因素主要來自于幾個方面:即市場需求、消費能力、以及醫療監管政策。
醫療需求缺口是資本進入醫療服務市場的前提條件,醫療消費能力則代表了市場的質量,而監管政策代表政府的管理傾向,并直接決定投資機會是否存在。在醫療需求缺口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應重點考察擬進入市場的消費能力。
現有民營醫院投資主要集中于一線城市,較高的消費能力是主要驅動因素。近年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商業醫療保險的興起,富裕階層對于高端的醫療服務需求也日益增多。在北京、上海等高收入人群聚集的城市,市場明顯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反觀公立醫院特需病房的發展,一直以來并不受到國家政策鼓勵。加之大城市人口聚集現象明顯,醫院的服務輻射力較強。因此,民營醫院的高端專科醫療在這些地區的運作最為成功,且大量集中于體檢、齒科、產科等進入壁壘較低的專科領域。
二三線城市民營醫院投資需謹慎選擇優質市場,優先考慮省會等中心城市。由于二三線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與一線城市存在明顯差距,富裕階層的密集程度低,因此投資需篩選優質市場,優先進入省會等區域中心城市,搶占消費能力強的市場。但二三線城市醫療資源匱乏,人均床位數相較一線城市明顯不足,因此在未來,二三線城市民營醫院的投資需求會日益顯現。
雖然我國居民的醫療需求旺盛,消費能力不斷增強,但政策瓶頸成為了民營醫院發展的主要障礙。現行政策在社會資本投資醫院的收益分配、人才、融資等方面存在瓶頸,造成投資方處于困境。首先,在短時間內,公立醫院在醫療市場中的強勢地位難以動搖,民營醫院在公立醫院所重視或重點發展的方向上無法與公立醫院抗衡;其次,盡管各地政策方向對民營醫院進入醫保定點體系逐步放開,但實際操作中,民營醫院獲得資格的時間長、隱性障礙多,民營醫院想要跟公立醫院醫院一樣無障礙進入醫保系統尚有時日;最后,民營醫院與政府在溝通過程中缺乏優勢,難以獲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而真正制定醫療衛生計劃的則正是各地方政府部門,因此民營醫院在獲取牌照、醫保定點申請、等級評定等方面會遭遇大量的行政障礙。
2.公立醫院轉制和民營醫院新建成為民營醫院投資主要途徑
目前,民營資本主要通過公立醫院轉制和新建民營醫院參與醫院投資,兩種方式各有所長,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公立醫院轉制通常選擇的是綜合性醫院,利用其已有的牌照、醫保定點資格、強大的醫療資源和人員團隊,短時間內打響品牌。而絕大部分民營醫院的建設則單純通過社會資本的注資完成,設備采購、人員招聘、全新品牌的建設等等都需要醫院親力親為。但因其盈利模式清晰、定位明確、高端服務利潤率高等優勢,廣受資本青睞。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出,近年來民營醫院投資案例和規模不斷增加。2012年,醫療服務行業投資案例18起,已披露投資金額2.13億美元,平均投資金額為1256萬美元,行業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較2011年分別上漲80%和117.6%。
2008-2012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投資規模與案例數量 .jpg)
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
2012-2013年主要醫院投資事件 .jpg)
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中國投資咨詢整理
3.尋求特色道路突破發展難題
雖然民營醫院在整體實力和競爭環境等方面與公立醫院尚且無法相提并論,但高效的運作模式、優質的醫療服務及差異化的經營形式將成為民營醫院發展的方向和制勝的關鍵。
從行業內成功案例出發,將民營醫院的差異化競爭模式大致總結為以下五大類:
第一,高端醫療服務。其特點是針對迅速崛起的高收入人群,不依賴醫保,單體規模較小。如高端婦產醫院和睦家。
第二,民營專科連鎖。其特點是技術壁壘低,風險小,較易標準化和迅速復制,通常針對公立醫院不太重視的或對醫保依賴度低的科室。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或更低的價格與公立醫院競爭。如愛爾眼科和慈銘體檢。
第三,醫療產業鏈延伸。一方面,民營醫院可聚焦醫療產業鏈延伸,滿足新興細分市場需求。如月子中心、養老中心和檢驗診斷。另一方面,民營醫院可利用產業鏈優勢,在醫藥生產或銷售等產業鏈上下游,利用產業資本企業化管理經驗,尋求藥企注資及上市機遇。
第四,醫院集團化。醫院集團由多個綜合醫院和專科特色醫院組合而成,將傳統醫院管理模式集團化,依靠規模優勢和協同效應,整合集團內的醫療資源。目前市場上還不多見,可成為綜合醫院的一個長期演變方向。
民營醫院一方面另辟蹊徑,需要尋找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領域。另一方面,民營醫院還需要自主性尋求突破,消除發展障礙,提升其自身能力:首先,應該在人力資源、醫療設備等方面下功夫,以扎實的醫療技術和滿意的服務體驗,在社會上建立起良好的社會聲譽;其次,應盡量降低民營醫院對醫保定點資格的依賴,積極爭取高端客戶;最后,民營醫院要保持與政府的積極溝通,以幫助其規避行政障礙。
本文為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咨詢事業部張佳元團隊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