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概述
機器人概念廣泛,學術界對其定義:一種可以反復編程的多功能的、用來搬運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機。簡而言之,就是智能化的輔助人工作的設備。國際上從應用環境出發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與仿人型機器人,兩種類型的機器人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協助人類開展工作。
機器人從上世紀中葉誕生,已經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已成為制造業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裝備,服務機器人則革新了服務領域。目前,第一代示教型機器人已經普及,第二代感知型機器人成為了主流安裝機型,而最新具有智能功能的第三代機器人占有比重逐漸上升。
機器人屬短產業鏈產業,產業鏈由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和配套服務幾個環節組成。整個產業鏈環相較其他產業較短,但是其中涉及的技術橫跨軟件、硬件、服務、精密制造等多個高新技術領域。
圖1 機器人產業鏈圖
.png)
資料來源:中國投資咨詢,2013.09
現階段,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區域的機器人產業日趨成熟和完善,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成熟地區的機器人產業表現非常明顯:美國是機器人的誕生地,技術研究先進,是世界機器人強國之一。受到制造業的“回流”和第三次工業革命藍圖的影響,美國機器人產業在金融危機后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日本機器人的發展令人矚目,素有“機器人王國”之稱,普及度較高,全世界機器人總量三分之一裝置于日本,使用密度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德國是傳統工業機器人強國,其研究和應用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日本和美國。中國機器人產業屬于發展初期,無論在規模和應用方面都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但是近年受到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促使機器人產業開始蓬勃發展。
表1 中國機器人的相關政策與支持措施

(二)產業要聞
政府動向—工信部
在7月初召開的“2013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公開表示,自去年以來,工信部已陸續對上海、沈陽、重慶、哈爾濱等地的機器人產業進行了調研,《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即將發布。
王衛明表示,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漲,將刺激制造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工信部計劃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從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應用示范等方面促進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王衛明同時指出,國內機器人產業化自主研發能力落后,國產機器人難以進入汽車、電子、生物制藥等領域,外資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中國機器人市場。而且中國的控制器、精密的檢修儀器等關鍵產業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缺乏政策支持引導,市場應用推廣難度大。
國際企業動向
2013年初,臺灣地區工業機器人出口產值為928.48萬美元,同比下滑25.3%;2012年德國機器人行業銷售額增長8%,達到30億歐元的新記錄;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通過了一項美國國家機器人安全新標準-ANSI/RIAR15.06-2012標準;日本擬加大開發可用于老化隧道和橋梁等基礎設施檢修的機器人,提高維護管理的效率;澳大利亞研發集監測分析采摘于一體的"機器人農夫";臺達成功將DMV機器視覺引入機械手的應用;早稻田大學推出雙足行走機器人;臺灣研發履帶機器人可自主爬樓梯。
國內企業動向
中節能公司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成功試運行;我國首臺大負載真空機械手在沈陽研制成功;中科院成功研制高速重載搬運機器人;浙江巨龍研發第六代遠程遙控機器人;中廣核研發的應急機器人首度亮相;昆山華恒開發出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空間關節型6軸噴涂機器人";中科華自主研發反應堆密封面清洗機器人。
(三)區域動態
在產業轉型升級與政策激勵的大背景下,眾多地方政府已經先行一步,開展機器人產業的建設,力爭在機器人產業發展初期搶奪先機。
表2 各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動態
.png)
資料來源:中國投資咨詢整理,2013.09
(四)趨勢影響
發展機器人的目的不是去代替人、減少人類工作機會,而是為了應對勞動力的短缺以及將人類從繁復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從而投身到腦力勞動中去。從日本機器人發展史可見,機器人產業的持續發展,將會對我國各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1、深化工業轉型,促進智造發展
機器人作為先進制造技術和自動化裝備的代表,其在傳統領域的逐步深化應用,推動了產業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改善產業結構,促進“制造”向“智造”的轉變。機器人的使用是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重要舉措,隨著機器人的引用,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方式將進行適應性調整,促進勞動型密集行業向技術型密集行業的轉變,促進制造業的產業高端化。
2、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削減制造成本
機器人的使用提高自動化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縮減企業生產成本,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空間。機器人作為自動化生產的主要執行者,生產效率是人工的數倍,縮短了整個生產時間,提高自動化生產效率;機器人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機器人的使用降低廢品率,提高機床的利用率,滿足整個生產工藝的高精準度,為企業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
3、減少勞力使用,降低員工風險
機器人的應用釋放了生產力,創造出其他的用工需求,催生新的就業崗位。機器人將取代許多簡單繁重甚至危險的低端勞動崗位,同時又將創造更多需要創新精神的高端技術職位,將會增加知識型員工的需求,也會相應地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增加。機器人的引入可以將人從生產線上大量解放出來,學習操控機器人軟件、應用和維修,變為機器人的應用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