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12萬億!最大力度化債措施出爐,地方如何把握?

來源于:中國投資咨詢 日期:2024-11-08

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等多位有關領導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本次新聞發布會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是財政部提出的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的政策,將各方預期“拉滿”。

今天(11月8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隨后,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相關情況,近年來力度最大的支持債務化解方案正式出爐。

根據藍佛安部長介紹,本次會議批準6萬億元債務限額,未來五年將特殊新增專項債券4萬億,加上視同從隱債扣減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共計12萬億。

12萬億的化債舉措無疑是一場政策“及時雨”,對地方政府而言可謂“久旱逢甘霖”,將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那么,地方政府該如何正確認識并把握本次機遇?

一、最大力度化債措施出爐

在10月1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藍佛安部長表示,要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除每年繼續在新增專項債限額中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債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外,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相關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會作詳盡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舉借債務的規模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因此,財政部所提出關于增加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的事宜須經全國人大或常委會批準。

11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作了說明。

11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委員長會議舉行。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許宏才作的關于《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審議情況的匯報,審議了關于批準該議案的決議草案代擬稿。

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

二、正確把握政策導向

藍佛安部長表示,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共計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此外,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政策協同發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將大大減輕。

1.三年6萬億債務限額用于化債

一方面,需要明確的是,本次增加的是地方政府債務限額,表示化債主體仍是地方政府,并非中央政府通過增發國債或特別國債的形式對地方債務進行“兜底”。這種做法繼續貫徹了之前“誰家孩子誰抱”“中央不兜底”的原則,中央只是在政策上“開綠燈”,允許地方政府通過債務置換的方式,即采用“用時間換空間”的方式化債。

另一方面,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三年實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后續,財政部門將按程序盡早下達分地區限額,地方政府將依法做好債券置換工作。

由此可見,本次限額將按照地區實行配額制,省級政府獲得限額規模后,再根據各地市的債務規模和債務率,分配相應額度。

2.五年4萬億特殊新增專項債化債

特殊新增專項債化債已不是新鮮事物。今年以來,經履行相關程序,財政部已經安排了1.2萬億元債務限額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和消化政府拖欠企業賬款。這1.2萬億包括已發行8481億元的特殊新增專項債,以及3476億元特殊再融資債。

專項債券按照用途分類,分為新增專項債和再融資專項債,其中新增專項債是用于新的項目建設,今年全國新增專項債的限額為3.9萬億;再融資專項債的募集資金用途一般為“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而特殊再融資債的募集資金用途一般表述為“償還存量債務”,即償還政府隱性債務,去年1.5萬億特殊再融資債券償還隱性債務,就是例證。

所謂特殊的新增專項債,其發行披露的項目信息中明確資金使用方向是“存量政府投資項目”,與以往投向新的項目建設大有不同,沒有具體針對單個項目的“一案兩書”作為支撐。

當前,各地政府存量債務化解壓力較大,通過特殊的新增專項債突破傳統新增專項債的用途限制,可以在專項債發行限額范圍內,利用法定債務來置換隱性債務,實現隱性債務的顯性化,壓降隱性債務規模,維護地方經濟穩定和發展。

3.扣減2萬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

藍佛安部長表示,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曾經地方政府大規模推進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主要由政策性銀行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基金的方式融資。在2018年隱性債務申報中,大量的棚戶區改造融資被認定為政府隱性債務。實質上,棚戶區改造政策性銀行的融資成本多為2%~3%,融資成本低,融資期限長,被認定為隱性債務后,各地政府要限期化解,造成較大的化債壓力。

本次財政部表示,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換言之,就是將這2萬億從隱性債務中“剔除”。

4.隱性債務規模首次公布:14.3萬億元

藍佛安部長表示,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85萬億元,其中國債30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萬億元,隱性債務14.3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67.5%,首次對外公布我國隱性債務余額14.3萬億元。

對照10月12日藍佛安部長的發言,截至2023年末,全國納入政府債務信息平臺的隱性債務余額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債務風險可控。

初步估算,2018年認定的隱性債務規模在30萬億左右,目前已經化解過半,剩余的14.3萬億元,通過上述政策“組合拳”釋放的12萬億元得到進一步化解。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已大大減輕。

三、地方債務化解思路已變

總的來說,中央對于地方債務化解的思路有很大的轉變: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范透明管理轉變。

本次大規模的法定債務置換隱性債務,可以較大幅度降低地方政府債務利息支出壓力。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于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后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根據財政部估算,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中央的化債政策“及時雨”已經公布,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個極大利好。通過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用時間換空間,地方可以騰出更多精力和財力空間來促發展、保民生,并在發展中逐步解決債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