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萬億國債吹響“全力拼經濟”號角

來源于:中國投資咨詢 日期:2023-10-27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增加發行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議案,議案決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1萬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據此,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萬億元增加到4.16萬億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當前已近10月底,萬億新增國債投放下去后,所形成的實物工作量將主要體現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對穩定明年經濟增長提供助力。

 

一、本批國債的基本信息

此次增發1萬億元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部署,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

此次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為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增發的國債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元。

二、政府購買,鞏固實體經濟向好

本批次國債發行本質目標就是為了提振經濟,將通過資金的使用實現,最終將體現為以“政府購買”的形式促進實體經濟增加投資,恢復經濟,并在增強經濟韌性和資金流動上發揮積極作用。

計劃于2023年四季度內使用的5000億元國債額度將有效提振四季度地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提升工程建設項目中完成進度和實物工作量,穩固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各大券商紛紛調高全年經濟增長指標),進一步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三、供給增加,影響金融市場資金

此次獲批發行國債規模增加,一次性增加了國債供給,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國債收益率應當上升,短期內金融市場或將出現資金緊張。另一方面,國債發行增加對原本計劃外流資金的吸引力,可以起到穩定匯率的作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由此產生聯動,防止股市、債市和匯率市場間的風險傳染。

資金面的緊張,后續有望通過央行增加市場流動性的配套手段得以緩解。為繼續支持金融機構參與國債、地方債的申購和購買工作,央行有望在四季度內持續進一步降準、降息。

四、重點支持方向釋放重大利好

本次特別國債重點支持“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這對今年海河、松花江等國內重大流域水利設施災后恢復重建是個重大利好。本次國債資金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資金全部按項目管理,也就是每一分錢都對應到具體的項目上。同時,相關領域中央財政補助標準或補助比例將適當提高,減輕地方財政配套壓力。

五、項目具體要求需要關注

為確保項目盡快開工,形成實物工程量,本次特別國債對項目的成熟度有幾點要求。

一是項目符合規劃或實施方案。一般來說,建設的項目必須是在國家、省、市的“十四五”規劃以及地方重點規劃中明確的項目。

二是精準聚焦災后重建和提升減災救災的能力,優先支持建設需求迫切、投資效果明顯的項目,堅決避免安排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等,把國債資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前期工作成熟較高。對在建項目,要求前期研究論證充分,對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到位,避免超標準建設,重復建設的問題。具備扎實前期工作的項目,應盡快開工建設;對部分前期工作較為復雜的重大項目,原則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年底前開工建設。

最后,從萬億國債的投向來看,主要投資的是無收益的基礎設施項目,項目本身完全不具備融資能力,不會對水利領域利用社會資本合作、金融信貸和專項債等帶來擠出效應。同時,補助標準的提高,降低了地方出資壓力,有助于地方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災后重建項目中。從長期看,更有利于提高重點流域抵抗自然災害的抗災能力。

期待隨著今明兩年的項目建設,重點流域重大自然災害預警監測水平能夠獲得提升,對防災減災發揮重大實際作用,從而進一步提振經濟增長預期,穩固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