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蚌埠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市縣政府平臺公司整合升級和市場化轉型發展“12345”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蚌政秘〔2023〕41號)(以下簡稱41號文)。該文件作為地級市政府謀劃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從地級市政府視角,為市縣投融資平臺公司整合升級和市場化轉型提供了更為細致的路徑,質量頗高,筆者簡要評述一二。
文件目標明確,導向清晰
文件聚焦投融資平臺公司最為關切的綜合能力提升、資本運作和投融資項目落地,要求全面實施“12345”三年行動計劃。所謂12345,即2025年底,全市打造1家AAA級龍頭集團公司,培育2家國有企業在主要資本市場成功上市,年直接融資規模超過300億元,年間接融資規模超過400億元,年新增有效投資規模超過500億元。
明確國資布局優化路徑
文件對未來國資整合路徑及方向提出明確布局,市級三大投融資平臺公司加速主業資產集聚,分類推動市場化轉型發展,市城投公司整合市政領域資產資源,蚌投集團整合產業基金和重點產業資源,市國控集團整合交通和水利資產資源,同時要求市屬企業原則上不得新增非主業項目投資。對區縣級層面,則明確縣級政府平臺公司數量不超過3個、區級政府平臺公司數量不超過2個,通過全面重組整合提升區縣級投融資平臺公司綜合實力。
強化存量國資運營效率和增量投資收益水平
一方面,文件高度重視存量國有資產的盤活,按照“應劃盡劃”原則,將自然資源、特許經營權、收費權等優質業務資源,通過法定程序注入平臺公司,多措并舉增加平臺公司的資產規模和現金流。另一方面完善平臺公司市場化投資機制,對滿5年未分紅、長期虧損的存量參股投資項目進行價值評估,屬于低效無效的要采取退出措施;對現金回報率低于平臺公司融資成本的企業或項目,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投資。
聚焦平臺公司融資能力提升
總的來看,41號文在融資方面的要求,總結為“三用一減少”,即要用好“債券的錢”,提高債券融資規模;要用足“貸款的錢”,加大金融供給力度;要用活“上市的錢”,推動國企上市融資;嚴控第三方資管計劃等高成本非標融資規模,確保存量非標融資規模“只減不增”。通過平臺公司融資結構的持續優化調整,進一步降低融資利率水平,緩解償債壓力,釋放流動性風險,促進平臺公司融資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41號文涵蓋市縣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和市場化轉型的方方面面,有明確的目標要求,也給出不少具體的實施路徑,值得各地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