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無疑是2022年最熱投資賽道之一,隨著其市場規模提速發展,在不斷更新的行業格局里,越來越多的車企意識到,在綜合實力比拼時代下實現產業規模化才是贏得競爭的關鍵。于是,在第一波新能源電池退役潮疊加產業鏈升級需求的背景下,電池回收賽道在近兩年里成為了打造新能源電池閉環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2022年,全國新增了3.5萬家電池回收企業,是國內現存電池回收企業總數的一半。面對如此復雜的市場現狀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新能源電池回收產業將會如何發展?最具投資價值的新能源電池回收企業會是哪家?
當前,基于新能源電池“生產 – 銷售 – 使用 – 再利用”的完整生命周期,我國迫切需要打造一條清潔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閉環產業鏈,真正實現新能源電池的環保無污染。在環保、政策和市場等多重力量助推下,新能源電池回收產業即將進入爆發增長期,對于投資者而言,也是挑戰和機遇并存。
一、產業發展現狀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和新型儲能市場共同發展驅動下,新能源電池持續增長,裝機量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速。近年來,全球碳中和目標明確,在應對能源危機和加強環境保護的雙重驅動下,新能源電池產業受到世界各國政策的大力扶持,整體呈現快速向上發展態勢。
根據UBS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EV的滲透率可達17%,海外新能源電池裝機量可達631.02GWh,全球新能源電池名義產能可達2539GWh。在全球需求指數式擴張的推動下,2007年至2022年期間,從產業規模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2009年的5209輛增長至2022年的680萬輛,據預測2025年銷量可達到560.62萬輛,其間復合增速20.8%,根據行業平均單車帶電量,保守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電池的裝機量可達341.98GWh。
與此同時,全球新型儲能市場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進一步帶動新能源電池裝機量。從全球新型儲能行業裝機情況來看, 全球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09.4GW,同比增長9%。其中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5.4GW,同比增長67.73%。中國儲能行業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發展速度快。2022年三季度我國新增儲能裝機規模達到7.0GW,截至2022年9月我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50.3GW,同比增長36%。
隨著前期保有量巨大的新能源電池迎來退役期,電池回收環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逐漸凸顯,未來幾年行業將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二、產業布局分析
新能源電池產業的技術迭代、產能擴張以及不可忽視的回收再利用需求,導致產業鏈條長、增長空間巨大。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一般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產業鏈上游,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相關企業組成,覆蓋五類核心制造部件;中游是電池企業,以寧德時代為龍頭、比亞迪次之,其他追趕者包括華友鈷業、國軒高科、LG新能源等;下游中乘用車電池裝機量占新能源汽車電池總裝機的近90%,且占比持續提升。
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行業目前尚處于發展初期,在主要電池生產商家的布局下涌現出一批起步較早的企業,積極進軍電池回收領域。目前,由于行業處于發展早期,大部分企業的電池回收再利用相關業務還處于前期推進階段,少數上市公司的廢舊電池處理能力初具規模,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入股成熟的電池回收企業獲得業務開展能力。上市公司中,格林美、華友鈷業、寧德時代等企業處于領先位置。
三、產業驅動因素
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在來自環保、市場和政策層面的多重力量助推下,完善的新能源電池回收渠道符合未來碳中和發展方向,有效回收廢舊電池中的多種可回收金屬資源,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上游鎳、鈷、鋰等原材料因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暴漲的壓力,也協助企業履行生產者責任。
廢舊電池回收具有極大的環保意義。廢舊電池材料一旦流入自然環境中,材料中的金屬離子、碳粉塵等都有可能造成重金屬污染或有機物污染,并通過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類和動物體內,嚴重影響環境質量和生物健康。
廢舊電池回收有效緩解金屬原材料供應壓力。新能源電池需求爆發導致上游金屬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上漲,包括鎳、鈷、錳、鋰等。目前,我國僅能實現鎳和錳的供需平衡,鈷和鋰的資源儲量均面臨自有產能無法滿足國內新能源電池需求激增的矛盾,進口依賴度分別高達90%和70%。通過廢舊電池回收,退役電池正極材料中的有價金屬可再次用于電池的制造,部分滿足未來對于新能源電池的裝機需求,有利于減輕我國對金屬原材料的進口依賴,中和原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產業發展壓力,具備積極的戰略意義和經濟效益。
廢舊電池回收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新能源電池退役潮、電池金屬供給約束、環境污染問題是政府越發重視電池回收的三大主要原因。2012年起,國家相繼出臺多項相關政策以規范電池回收行業發展。2016年起,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放量,政策出臺頻率明顯提高,關于明確生產者主體責任、建立溯源管理平臺、回收網點等回收相關規范密集出臺。2018年至今,政策加速推動,層級提高,且開始聚焦試點實施。
四、投資機會分析
目前新能源電池回收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尚存年回收處理體量差距較大、單體規模不大、行業集中度較低、可持續的回收體系尚不健全等需要完善的問題。面對大量涌入的電池回收企業、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電池級碳酸鋰成本價格暴漲、廢舊電池回收價格飆升等行業現狀,如何用投資發展的眼光篩選出優質電池回收企業,需要立足于以下五個核心競爭實力:
1.技術優勢:領先的回收工藝、回收效率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回收技術包括濕法、干法以及混合工藝,拆解環節包括人工拆解、半自動化拆解和全自動化拆解,每個環節的回收效率、自動化程度、環保影響、經濟價值等因素都是貫穿回收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關鍵,也是保持企業競爭性優勢的核心。
2.資源驅動:初具規模的回收處理能力、充足的原材料供應、成熟的回收渠道和完整的產業鏈條,是廢棄電池資源綜合利用行業的重中之重。在我國廢舊資源回收體系政策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企業自身也需要通過大量資源積累,確保原材料的供應充足,有助于企業獲取優質客戶,獲取更具有一致性的待處理電池包和電芯,帶動原材料處理工藝的升級優化。
3.區域壁壘:鄰近區域的產業集群效應有助于企業結合上下游,發揮聯動優勢。基于廢舊電池特殊的物理特性,出于政府監管、公共關注、運輸成本、有限的運輸半徑和經濟效益多維度考量,電池回收企業更加注重與電池廠商、原材料商的聯動效應。目前國內已形成的長三角、兩湖、珠三角三大產業集群,以區域化規模優勢促進企業與上下游深度合作,有助于企業維護良性開發合作關系,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4.資本驅動:長期充足的資本投入是企業構筑競爭優勢的隱形護城河。電池回收行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其投資規模大、設備價格高、建設周期長等行業特征,要求企業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
5.資質壁壘:企業擁有完善準入資質符合未來行業發展方向。對于廢舊電池回收綜合利用領域,我國逐年頒布的相關行政法規提出了一系列嚴格的技術、環保和生產設施條件要求,未來監管大概率進一步趨于嚴格。目前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試行)》已形成了行業準入資質壁壘,雖然暫無危廢資質和進入化工園區的特殊要求,但是堅持建立符合環保、技術多方要求的完善的回收體系,是優質電池回收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之一。
我們認為未來最具投資價值的新能源電池回收企業,應具備擁有核心技術、回收體系完善、產業集群優勢、資金實力雄厚、危廢資質完善等核心競爭力,才能應對行業需求快速爆發、競爭日益加劇等復雜的市場環境,最終有望成長為我國電池回收領域的龍頭。
展望未來,面對電池回收行業的高速發展預期,我們既要看到產業的升級也要直面目前新能源電池回收存在的諸多問題,全方位考慮諸如國內電池可持續回收體系不健全、行業評估標準和規范缺失、原材料回收價格與再利用產品價格“倒掛”等風險點。回顧近些年環保產業大起大落的歷史,我們應從歷史中總結,在浮躁中冷靜,理性看待所有“風口”,從而更好地“借風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