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中央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解讀

來源于:吳赟 日期:2022-04-28

4月28日中央財經委主持召開第十一次會議,主題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中央財經委是十九大之后的中央新的制度安排,成立至今一共召開過11次會議,平均每年2至3次,會議聚焦討論經濟領域的重點工作,2021年的兩次會議分別討論了共同富裕和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思路。在疫情防控與穩增長的雙重壓力下,本次會議提出這一觀點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指引未來工作的重點方向,也是再次全面提振市場信心。

會議指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彭博的統計,今年基建投資規模需在14.8萬億(對應18%的同比增長),才能夠抵消掉其他方面的經濟下行壓力,實現全年5.5%的增長目標。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基建投資增速僅為8%,主要受疫情影響,年內目標的實現任重道遠。

另一方面,充足的財政資金是保障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會議強調“要適應基建融資需求,拓寬長期資金籌措渠道,加大財政收入,更好集中保障國家重大基建的資金需求”。思路的提出預示著未來籌措資金的渠道會逐漸轉向長期資金,這里至少有四個方面值得我們去關注:

第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更加緊密,為基礎設施投資資金提供支持。中國經濟50人論壇專家近期討論了現代貨幣理論(MMT),提出中國的貨幣政策應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不可簡單學習歐美,通過央行向財政部門直接印鈔的模式無底線兜底政府赤字;但也不能完全排斥“解放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完全隔離”的思想。未來,擴張的財政政策需要貨幣的支持以及貨幣渠道的配合,才能更好地適應融資需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政府債務規模已經基本確定,其中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為36500億元,與2021年保持一致,表明了國家延續了加大基建投資的政策。其中經國務院批準,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財政部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78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32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14600億元。

第二,會議重點鼓勵“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政設施投資運營。”可見,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并提供長期資金是重要路徑。PPP模式作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供給機制的重大改革,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PPP在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釋放了中央支持PPP發展的積極信號。PPP自2014年以來規范發展,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累計入庫項目10282個,投資額達16.4萬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和一整套政策制度體系的出臺,都為PPP良性、有序、長久發展奠定了基石。未來PPP模式將促進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撬動更多社會化長期資金投資服務實體經濟,實現資本和項目的“兩良性”穩定持續運行。

第三,保險資金將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4月20日銀保監會及交通運輸部聯合發文《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險資金作為重要的資金來源,特點是投資金額大,而且出資的能力在長周期內穩定。中央多次通告中都反復提及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高的優勢,鼓勵保險機構通過債權、股權、股債結合、資產支持計劃和私募基金等形式,參與重大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新型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銀保監會也正在配合行業主管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放松捆綁。在此背景下,保險資金有望更好地承擔起這項歷史使命。

第四,地方的融資平臺的作用有望重提。自2008年4萬億刺激計劃后,雖然確實達到提振經濟的短期目標,但同時也迅速集聚了地方隱性債務。當前形勢下,不可能再出現當年力度的經濟刺激政策,但央行表態要保障融資平臺合理融資需求。因此,預計城投債融資政策趨緊的態勢將在二季度將有所緩和。對于部分預期基建投入高的省份,受今年土地出讓收入降低的影響,在“以收定支”的財政支出邏輯下有可能重新增加金融杠桿。

從維持社會長治久安來看,我國的基礎設施投資還需承擔“以工代賑”的歷史使命。在“穩就業”的大背景下,各地紛紛將“就業”作為地方的績效考核指標。根據行業研究數據統計,我國的GDP每增長1%,便會新增就業人口約200萬人。而今年的目標是新的1100萬人的就業,對應保障全年5.5%經濟增速的實現。這一點在之后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得到了論證。

2022年的第11次中央財經委會議說明了基建投資對拉動經濟的重要意義,傳遞出鼓勵基建投資的積極信號,也體現出了當前形勢下我國對于宏觀調控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