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社會私人資本共同為消費者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等項目的一種公私合作模式。步入21世紀,PPP模式在我國逐漸發展壯大。商業銀行應當重視PPP模式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抓住機遇,應對風險,為我國城鎮化建設帶來新的活力。
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簡稱PPP模式,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社會私人資本組成特殊目的公司,為消費者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等項目。由于“新型城鎮化”、“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提出,環保、交通、能源、水務等等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領域逐步成為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PPP模式主要應用于該類項目。我國的PPP市場具有較大發展潛力,預計規模在10-12萬億元左右;目前,各類銀行紛紛聚焦如此大規模的融資市場,對 PPP 項目持支持態度并積極參與。
PPP模式為商業銀行帶來哪些機遇?
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PPP模式成為新的貸款投向,也為商業銀行帶來了以下機遇。
1. 拓寬業務領域,獲得優質客戶。PPP模式有助于社會資本的進入,為商業銀行在基建類、城鎮化建設類項目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由于該類項目的投資規模較大,質量要求高,且后續管理要求嚴格,相關企業將會成為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
2.利于商業銀行獲得穩定收入。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仍是收益的關鍵,國有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接近80%,貸款業務中中長期貸款是重中之重。由于我國的PPP項目在市政建設、鐵路、水利、醫院等多個領域應用廣泛、前景廣闊,貸款資金需求量大且偏向于中長期,因此會帶動商業銀行的貸款增長,為商業銀行增收。
3.為商業銀行帶來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因為PPP模式涉及的項目規模較大,涉及上中下游多個行業,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商業銀行積極參與PPP項目,可以擴大銀行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也將擁有更多的潛在客戶。
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主要方式有哪些?
PPP模式從2014年嶄露頭角至今已經走過三個年頭,這期間由于自身制度的不斷優化與實際經驗的逐步積累,其發展勢頭迅猛。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近期金融機構有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PPP項目的勢頭。但是由于PPP項目不論是工程建設階段,還是后期的運營維護階段都對于社會資本方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而金融機構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與項目經驗,難以識別項目中復雜的風險,產生后續問題的可能性較大。除了風險因素之外,金融機構通過管理創新構建投資回報機制的能力也有所欠缺。由于PPP項目的基本原則就是由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情,因此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如果要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PPP項目仍舊存在較大問題。因此,建議商業銀行通過如下方式參與PPP項目。
1. 傳統信貸。商業銀行對于PPP項目最主要的支持仍是向項目公司發放貸款,即通過經營貸款、銀團貸款等工具為PPP項目提供資金。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可以置換借款人前期投入、建設基礎設施、歸還項目的負債等。
2.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參與PPP項目的資產證券化進行融資,PPP項目是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風險較分散,收益較穩定,現金流可預測。商業銀行可以參與PPP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設計與營銷,也可以運用信托等表外資金購買PPP資產證券化類產品。
3. 對資金進行監管。PPP項目的客戶在銀行開立基本結算賬戶,一般存款賬戶等,銀行需要為其設計現金管理方案,對客戶的資金進行管理。包括對日常資金的管理、結算、收付款、代發工資、企業理財和信息服務等,以此來提高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
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存在哪些潛在風險?
雖然參與PPP模式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該模式參與者眾多,情況復雜,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例如自身專業性風險,政府風險等等。
1. 自身專業風險。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PPP項目的金融服務仍舊是新鮮事物,缺乏相關的運作管理經驗。在PPP項目的準備階段,銀行由于不能充分介入項目前期的準備工作,對于項目的盡職調查難以精確,因此在確定運行周期,階段劃分,融資結構,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方面難以獲取一手資料。這就對于銀行確定后期融資比例、擔保價值、還款安排等造成了困難。這一方面使得商業銀行難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目標客戶,另一方面銀行也有可能因為貸款調查不充分、貸款決策判斷失誤等等面臨風險。由于PPP項目發起到執行存在多個環節的管理,商業銀行采取何種方式對于項目進行跟蹤并切入需要加強研究。除此之外,在PPP項目的建設階段,由于參與方眾多,項目周期長,融資金額大,容易造成資金管理困難等問題。
2. 政府風險。在PPP項目中,政府的角色是項目合作者,而非項目監督者。然而,政府部門對待項目的態度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與銀行。不少企業顧慮政府會違反合同約定履行的條款,而商業銀行也會顧慮政府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而盲目簽訂不符合實際的合同,導致難以履約,造成還款風險等,損害多方利益。因此,商業銀行在參與PPP 項目時,也要關注當地政府的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如何應對PPP項目風險?
目前我國PPP模式處于起步階段,商業銀行應該采取適當措施,應對PPP項目中存在的風險,準確把握項目運營過程中的業務機遇。
1. 與專業PPP咨詢機構建立合作。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商業銀行對于PPP項目缺乏全生命周期的了解,直接參與PPP項目存在一定的風險。那么如何應對這一風險呢?建議與專業PPP咨詢機構建立聯系。專業的PPP項目咨詢機構能夠做到全程參與項目,對于項目了解充分,有成熟的風險調查與評估經驗,豐富的項目運作經驗。建議此類咨詢機構為政府提供咨詢幫助的同時開展針對商業銀行的咨詢業務,為商業銀行針對特定項目提供指導。
由于咨詢機構在項目發起階段就全程參與,并且充分了解客戶的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情況,信用情況,那么其能夠利用自身對于項目信息的掌握以及分析經驗為商業銀行提供專業化指導。在確定融資期限,融資規模,貸款方案,可能承擔風險,移交期信貸資產收回等方面為銀行提出具體意見,幫助商業銀行制定具體化融資方案。便于銀行準確預測現金流收入,確定折現率,保證貸款本息的償還。同時也為商業銀行根據流動性、風險性、盈利性要求設計全新的理財產品提供了信息。這樣一來,商業銀行就可以在PPP項目的前期設計、中期開發、后期運維、現金管理等各個流程和環節都發揮最大的效用。因此,商業銀行求助于經驗豐富的PPP咨詢機構可以發現項目實際價值,在發現價值的同時也有效分散風險,使得PPP項目的風險被合理分擔。
2. 重視政府領導地位。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關于PPP項目的政策準則,商業銀行要充分理解國家政策,把握各級標準。同時完善自身行業信貸政策,審批標準等等,適應PPP新模式。在PPP項目實施過程中,商業銀行要重視政府的主導地位,及時向政府匯報工作,并積極獲得相關政策、信息等的幫助。
PPP項目將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模式,未來市場規模有十萬億之多,該模式成為商業銀行未來又一大投資渠道。商業銀行應當抓住這一投資機會,抓住機遇,應對風險,為我國城鎮化建設帶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