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國務院出臺新政,明確中央地方財政事權

來源于:中國投資咨詢 日期:2016-08-29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政府總是要有作為的。至于政府要怎么有作為,關鍵在于兩個方面:地方與中央的事權劃分、政府與市場的事權劃分。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做出總體部署。

《意見》改革央地財政關系

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是理順政府間財政關系的前提和基礎,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的要求。

從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改革歷程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經歷了從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到“分灶吃飯”、包干制,再到分稅制財政體制的變化,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逐漸明確,特別是1994年實施的分稅制改革,初步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體系框架。

 “在新形勢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與推進財稅改革和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相比,越來越不適應。”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負責人介紹,現有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職能定位不清,一些本可由市場調節或社會承擔的事務,財政包攬過多,同時一些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承擔不夠;二是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盡合理,一些本應由中央直接負責的事務交給地方承擔,一些宜由地方負責的事務,中央承擔過多;三是不少中央和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交叉重疊,共同承擔的事項較多;四是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盡規范;五是有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缺乏法律依據,法治化、規范化程度不高。

《意見》是國務院第一次比較系統提出從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即政府公共權力縱向配置角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科學、合理、規范劃分各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職責的綜合性、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此次《意見》將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分為三部分,即中央履行的財政事權、地方履行的財政事權及中央和地方共同財政事權。

《意見》體現央地關系三大要點

一、給地方留出空間,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寶貴經驗。大量經濟研究表明,地方分權是中國最近三十多年來快速發展的基本原因之一。例如,錢穎一、許成鋼等學者曾提出,中國的經濟改革之所以比東歐、蘇聯好得多,原因在于蘇東實行的是中央部委主導的U型層級制,而中國實行的是地方政府享有分權的M型層級制,后者比前者更有利于非國有經濟部門的成長。從國際經驗來看,地方自治是聯邦制國家的活力之源。盡管國情和政治制度有很大不同,但在地方活力關乎經濟質量這一點上是有一定共通性的。

二、充分重視橫向的財政治理,指的是提高地方財政治理水平。目前央地關系的討論多集中在縱向的放權多少,而往往未能強調財政治理水平。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轉型需要強化橫向的分權與問責,即對本地負責。目前各級地方政府的施政往往追求“唯上”,而對本級財政目標例如提供本地公共物品供給卻意興闌珊。因此導致中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滯后,與地方社會的脫離日益嚴重,這不是單純收放權所能解決的。

三、構建央地之間博弈協商的機制、平臺,意味著央地關系需要動態調整。有恰當博弈機制,方能走出“收權—放權—收權”的怪圈。這一博弈和協商平臺,或是通過人大制度制定,或是另行設計,這些都有待思考和探索。

《意見》折射七大改革方向

我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意見》傳遞出七大改革方向。

一是要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強化中央的財政事權履行責任,中央的財政事權原則上由中央直接行使。
二是要保障和督促地方履行財政事權。要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與當地居民密切相關、由地方提供更方便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務作為地方的財政事權。
三是要在現有基礎上減少并規范中央與地方共同的財政事權。
四是要建立財政事權劃分動態調整機制。
五是對中央和地方的財政事權要分別確定由中央和地方承擔支出責任。
六是對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要區分情況劃分支出責任。
七是要加快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