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本屆奧運會的觀看體驗,與以往任何一次奧運會都不同。這可能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第一次的"手機奧運會"。
回溯2012年,以Twitter和微博為代表的網絡社交媒體逐漸滲透倫敦奧運會,開始慢慢改變著奧運會的傳播和互動方式。
在2012年,中國還只有5.5億手機網民,20%的手機用戶用的還是功能機,最主流的手機品牌還是蘋果、諾基亞、HTC、三星和摩托羅拉,微信的公眾號才剛剛推出,運營商還只有完善中的3G網絡,無論網絡速度還是手機資費,都無法支撐用戶大規模、長時間地通過手機觀看視頻。
而在四年之后的2016年,中國網民已經超過14億,手機上網用戶數量也已達到9億,全球前10大手機品牌中,已經有7家中國公司,鋪天蓋地的4G網絡,讓高清視頻的在線觀看成為現實,視頻更已成為幾乎所有內容平臺的標配,并以彈幕、直播等互動手段,成為日益強大的流量入口。同時,中國民眾看待體育賽事的心態更為理性,更為重視互動參與和運動健身。
目前,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超過5億,手機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3.54億;網絡直播通過近一年的大爆發,用戶量直逼2億,成為2016年的新熱點。“體育+視頻直播”為各大體育平臺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這背后,最大的不同是技術的發展與商業的進化。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萌芽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無人機等技術與產品的快速成熟,給內容在業務模式和表現形式上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比如,在里約奧運會上,OBS(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就確認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拍攝奧林匹克賽事的VR素材。在使用可兼容頭顯的情況下,觀看者可以"虛擬地被傳送到奧林匹克賽事中心,觀看VR版本的開幕式,閉幕式以及一場當天的關鍵賽事"。
從簡訊到特稿,從賽前預測到賽后點評,從場內風云到場外八卦;從文字到圖片,從語音到視頻,從直播到虛擬現實……關于里約奧運,在數不盡的媒體上,充斥著數不盡的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移動化、視頻化、互動化、新技術化,已經成為各家門戶的共同方向,在對用戶流量的爭奪中,手機用戶、視頻用戶將成為本次傳播的核心。
國內互聯網大咖的場外“奧運爭奪戰”
趕上了“互聯網浪潮”和“直播熱”的里約奧運會注定比往屆奧運會更加熱鬧。已成為中國奧組委唯一互聯網服務合作伙伴的騰訊早前宣布其已率先獲得奧運賽事的網絡播映權。除賽事外,騰訊還在直播和視頻平臺推出了好看好玩、獨具特色的體育專題節目和自制劇。
不僅僅是騰訊,新浪、搜狐、樂視等知名公司也不惜重金布局奧運賽事播報,奧運資源爭奪戰愈演愈烈,同時,各大視頻網站也為之“瘋狂”,競相布局奧運賽事播送,搶占獨家奧運內容資源,欲借此全球盛事擴大企業在體育產業的版圖。相比NBA、足球賽事收視人群,奧運會收視人群覆蓋更廣、年齡范圍也更大,通過奧運向這批用戶拓展直播需求,成為里約奧運帶來的又一改變。
騰訊在現階段握有最優厚的奧運資源,不僅是2013-2020年中國奧委會的唯一互聯網合作伙伴、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官方合作伙伴,還率先斬獲今年奧運會的網絡播映權。此外,騰訊還派出百人團隊奔赴奧運會現場,對乒乓球、羽毛球、體操等17個熱門運動項目進行全平臺呈現,制作多檔相關綜藝節目。同時,騰訊視頻還將與中國體育代表團中的孫楊等明星運動員進行第一時間訪談、互動,并邀請知名嘉賓以直播的形式全方位呈現奧運現場盛況。
樂視體育派往奧運現場的團隊人數僅次于騰訊,不僅有全景直播,還將打造十幾檔原創節目,含資訊、訪談、脫口秀、旅游、健身等類型。在此之前,樂視已打造一款預熱性質的奧運倒計時節目,同時還組織了線下的健身活動。
新浪則成為了央視奧運報道的首席社交媒體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強化奧運期間在產品、內容、大數據和報道等方面的合作,聯合組建奧運前線自媒體直播團隊,并制作一檔自媒體短視頻節目在微博上播出。
搜狐以“我的奧運一起玩”為主題,重金投入視覺化呈現,實現24小時全景式奧運內容播報,并簽約男籃、女籃等運動隊,第一時間對運動員進行視頻專訪。同時搜狐還邀請了姚明、高敏等體育明星和主持人對賽事進行點評。
“互聯網+”開啟體育產業發展新時代
縱觀各視頻網站在奧運賽事上的布局,各平臺都不約而同地將賽事與不同類型的視頻節目結合起來,并配以各種形式的直播,甚至是線下活動,打造平臺化的泛娛樂體育產業。
據某咨詢公司發布的《2015年中國“互聯網+”體育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互聯網體育產業逐漸形成了以賽事直播平臺為中心,以用戶偏好為基礎,覆蓋智能穿戴、O2O運動、愛好者社區及運動電商等衍生行業的產業生態圈。雖然目前尚沒有成熟的盈利及運營模式,但在互聯網背景下,泛娛樂體育帶來的市場空間將十分巨大。
互聯網+體育近兩年成為資本市場的追捧對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體育產業規模將高達16659億元。在政策方面,2014年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體育產業的廣闊前景。
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開始瘋狂追捧“互聯網+體育”。有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體育行業整體獲投金額超65億,是2014年2.7倍。此前,樂視體育也在B輪融資中獲得70億,較首輪融資增值6倍,體育產業升溫之迅速可見一斑。
目前“互聯網+”體育的領域整體還處于發展階段,成熟的體育類互聯網產品較少,傳統體育人群到互聯網體育用戶的轉換率仍有待提高。不過從12年奧運會至今開啟的社交媒體新時代,已經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奠定了一定基礎,而此次里約奧運又表現出網絡媒體和直播平臺對傳統電視臺的壓倒性勝利。因此我們相信未來“互聯網+”的發展還將有更多可能。
(本文內容根據廣電獨家、通信信息報、科技雜談等編輯整理,文章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投資咨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