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會議提出立足以改革促發展,堅持企業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央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會議明確今明兩年要力爭實現降本增效1000億元以上。
“瘦身健體”,意義何在?
這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繼去年12月部署促進央企提質增效、強調“今后兩年要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后再度部署這項工作。
國務院再促提質增效意味深長。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央企相當大一部分資產集中在重化工業領域,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產能過剩影響,企業效益和運行質量下降得比較厲害。
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中央企業營業總收入為6.1萬億元,同比下降4.6%,實現利潤3398.8億元,同比下降13.2%;相比去年全年和今年前兩月,中央企業利潤降幅還在呈現加大。
具體采取哪些措施?
針對央企存在的主業不強、冗員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層級多、子企業數量龐大等突出問題,會議確定四項具體措施:
一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引導督促央企圍繞和突出做優主業,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會議并明確,要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央企落后產能,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左右鋼鐵和煤炭現有產能。
二是以創新促健體,發展新經濟。結合“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產業先進水平和產品競爭力。鼓勵央企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
三是壓縮管理層級,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轉變國有資產監管職能,創新監管方式,嚴防國資流失。
四是推進降本增效。強化成本管控,減少應收賬款,縮減庫存規模和虧損面,降低債務水平,今明兩年力爭實現降本增效1000億元以上。
從具體措施看,此番會議部署提質增效講求綜合施策,既有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做“減法”壓住出血點,又有鼓勵創新發展新經濟,通過做“加法”尋找增長新動力;不僅如此,會議還明確要壓縮央企管理層級提升效率,以及強化成本管控等手段實現降本增效千億元。
透露出哪些改革新信號?
信號一:中央推進各項改革的決心沒有改變。
自本屆政府就任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一直較大。為此,中央適時提出了經濟新常態的概念,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各項改革為經濟轉型保駕護航。無論是2015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還是今年5月1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提出的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再到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央企 “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從中,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本屆政府推進各項改革的決心。
信號二:直視央企主業不強,子公司、孫公司過多問題。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引導督促央企圍繞和突出做優主業,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央企坐擁政府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龐大的社會資源,本應該集中一切精力發展自己的主業,即使主業暫時出了問題,也不能為追求經濟效益而一葉障目,拿本應該解決自己問題的資金去投資其他領域。
同時,現在中央的所屬企業100多家,但是子公司、孫公司有三四萬家,有很多股權都搞不清楚,這將嚴重影響央企的所有權問題。
信號三:清理“僵尸企業”的決心。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開展困難和虧損企業專項治理,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央企落后產能,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左右鋼鐵和煤炭現有產能。
5月18日,財政部發布公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財政積極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相關工作,專項獎補資金規模為1000億元,實行梯級獎補。
“僵尸企業”大多是大型鋼鐵、石油石化、煤炭企業等央企,從財政部公告我們可以看到中央清理 “僵尸企業”的決心。
信號四:加快創新,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央企結合“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產業先進水平和產品競爭力。鼓勵央企建設國家 “雙創”示范基地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
央企擁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一流的人才,應該是創新的“引擎”,扎實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工作,在提升國家創新能力中走在前列,同時,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信號五:反腐敗的決心沒有改變。
腐敗問題一直是社會輿論評價央企的最大痛點。2016年1月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大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2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紀律審查”欄目中,已發布64名中管央企各級領導接受調查或被查處的消息。
眾所周知,央企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內部層級太多。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轉變國有資產監管職能,創新監管方式,嚴防國資流失。
應該看到,減少央企內部層級,既是央企健體之需,更是遏制腐敗之策。
(本文系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時,請注明來自中國投資咨詢,對未注明來源的,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文章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及決策直接依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