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元年,各級政府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將經過近期召開的同級人代會審議通過后正式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也將在3月“兩會”后啟動實施。“十三五”那么宏偉龐大,各地規劃綱要還未正式出臺,如何把握投資細節?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前告訴你。從實體經濟看,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水利、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郵政等基礎設施網絡,網絡經濟空間,海洋藍色經濟等領域有不錯的投資機會。從資本市場看,可把握10大優勢產業投資,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這些題材可能會被資本市場滾動炒作,炒作方式將層出不窮,其中賺錢的機會你自己把握。
增長極
堅持協調發展,積極發揮增長極的帶動作用,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將是未來區域發展的主線。目前國內正在規劃和建設中的增長極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縱向橫向經濟軸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中央也會針對上述增長極出臺相應的規劃和支持政策,比如,近期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加大了對東北老工業區的政策支持力度。因此,上述增長極,特別是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相關的好項目、好企業、好題材股值得關注和投資。
供給側
中共中央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資源安全供給、國內農產品供給。2015年11月國務院出臺的新消費指導意見,對擴大有效供給提出了明確方向。輕工、紡織、食品加工升級,數字化、精細化、柔性化制造,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三維(3D)打印、機器人、基因工程等產業,工業設計、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現代流通、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產業,中華老字號品牌、中國傳統手工藝等,都是國家增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升級的支持方向,值得投資者關注和直接投資。
新消費
隨著收入的增長,滿足國內居民消費升級的健康管理、體育健身、高端醫療、生物醫藥等健康消費,家政服務和老年用品、照料護理等養老消費,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網絡文化、數字內容等新興文化產業和傳統文化消費,鄉村旅游、自駕車房車旅游、郵輪旅游、工業旅游等旅游消費;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智能終端相關技術研發和產品服務等信息消費;生態有機食品、生態農業、綠色家電等綠色消費;消費者體驗、個性化設計、柔性制造等相關的時尚消費,以及中高收入群體規模壯大所產生的通用航空、郵輪等傳統高端消費;更加安全實用、更為舒適美觀、更有品味格調的品牌商品消費等。上述領域的實體企業、實體項目、電商平臺、題材股票可以關注和投資。
去庫存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商品房庫存量達到6.8億平方米,按照現在的銷售速度,需要八年才能賣完,去庫存無疑成為未來最重要的任務。中央對去庫存做出了部署,要求穩定房地產市場。對于投資者而言,一是可以重點關注那些人口凈流入為正數的二線城市、百強縣市的商品房,并進行合理投資。二是市場去庫存就是大洗牌,去庫存過程一定會出現經營困難的中小型房企、房地產項目,為企業并購、不良資產收購等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三是中小投資者可關注優質的藍籌房地產上市企業,這些企業未來可能成為資本大鱷覬覦的對象,其股票有拉升的機會。
去產能
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去產能,最關鍵的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兩條腿走路。一個是政府通過提高技術標準、環保標準倒逼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破產清算,減少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基礎原材料的產能,壓縮相關產品的供給規模;倒逼生產企業到國外投資產能輸出,在供給端消化產能。另一個是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去參與沿線國家和區域的投資,以及加強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發展的投資,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開辟新的市場,從需求端加快去產能。對投資而言,這其中就孕育著新的投資機會,包括兼并重組的投資機會,也包括關注和對與“一帶一路”相關的企業、項目的直接實體投資,以及相關資本市場的金融投資。
去杠桿
去杠桿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金融領域的杠桿,一個是財政領域的杠桿。金融領域的去杠桿主要是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這其中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影響最大,將使得部分資金可能從互聯網金融領域轉向貨幣市場、股票市場、銀行信貸市場。財政領域的去杠桿主要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2016年,國家將繼續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目前,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5.4萬億元,如果考慮三年的置換過渡期,則每年置換債券發行規模約為4萬億至5萬億元,將對債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在國內市場利率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背景下,這其中也有投資者可以把握的機會。
注冊制
2015年12月底,全國人大正式授權國務院自2016年3月1日開始,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公開發行實行注冊制,將對企業發行上市的注冊條件、注冊機關、注冊程序、審核要求作出相應調整,改變如今的核準制,企業上市效率將得到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數量將可能快速增加。注冊制意味著上市企業將失去“監管背書”,上市并不意味著是好企業,“打新”熱潮將回落,“殼價值”將越來越低,上市企業違法將付出更高代價。注冊制啟動后五類主題機會值得關注:一是券商板塊,尤其是投行背景雄厚的大型券商;二是創投類企業及參股公司;三是具有稀缺性的獨門股;四是市場關注度高的成長行業優質公司;五是小盤殼資源的最后瘋狂,短期內可能有賺錢機會。
PPP
2015年,國內PPP項目的熱度前所未有。財政部公布的PPP示范項目236個,總投資約0.84萬億元;國家發改委公布PPP項目2522個,計劃總投資約4.24萬億元;各地公布推薦的PPP項目達6650個,計劃總投資約8.7萬億元,涵蓋了軌道交通、環境保護、城市公共事業等多個領域。目前各地已有大量PPP項目進入簽約階段,簽約項目數量達755個,簽約總投資額達1.8萬億元,還有6萬億的PPP項目將在未來幾年落地。因此,2016年將是PPP項目簽約落地的重要年,投融資規模將遠超今年,產業基金、資管機構、銀行、相關建設運營商,以及與之相關的理財產品,可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國資國企改革
2015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整體上市;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要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行股權多元化。這意味著國有資產的資產證券化是改革的核心環節。目前,全國國企資產總額上百萬億元,而國有資產的資產證券化率不到30%。據初步測算估計,未來幾年內將至少有10萬億~20萬億元之巨的國有資產進入股市。國企改革最終大多數會通過并購、重組、上市的方式進行。可以預期的是,大量優質資產將有望通過多種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這是股市重要的投資機遇。
(本文系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時,請注明來自中國投資咨詢,對未注明來源的,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文章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及決策直接依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