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財政部已公布第二批示范項目名單,您認為本次示范項目有哪些特點?
答:本次財政部公布的第二批示范項目共計206個,總投資6589億元,是對各地上報的782個項目進行綜合評審之后篩選出來的。本批示范項目有以下幾個特點:
數量多。各地申報項目782個,本次評審篩選出206個,遠遠超過第一批從各地150個申報項目中篩選出的30個示范項目,是第一批的接近7倍。這是財政部有計劃、有步驟推動PPP的結果。
規模大。本批示范項目總投資6589億元,遠遠超過第一批示范項目的1800億元。將能夠以PPP模式更好的引導投資、促進投資、規范投資。
行業廣。本批示范項目除包括水務、交通、市政等PPP實施的傳統領域之外,還涵蓋了醫療、文化、教育、體育、養老、科技、旅游等社會事業領域。水務、交通、市政、社會事業類示范項目分別為50、37、59、60個,社會事業類占比達到約30%。
區域全。本批示范項目分布于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和寧波、廈門2個計劃單列市。其中河南省有41個項目入選,占比近20%。其次是云南(18)、河北(12)、湖南(11)、貴州(10)等省。只有極少部分省(市、自治區)沒有上報項目或項目入選。
督導嚴。本批示范項目重方案更重實施,對項目后續實施要求嚴格的跟蹤管理,對于項目的主要資料和關鍵數據要定期錄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對建設完成的示范項目組織驗收。驗收不合格的,將不再作為示范項目推廣,能進能出、動態調整。
問 您參加了第一批示范項目的評審,也參加了第二批示范項目的評審,相比之下,本次評審您有哪些更深刻的體會?
答:本次參加示范項目評審,主要有以下幾個體會:
評審科學。本次評審財政部金融司、PPP中心專門制定了詳細的、科學的評審辦法,將所有待審項目分成水務、交通、市政、社會四大組,每一組均從咨詢機構、行業專家、學術機構、財務金融、法律服務五個領域選擇位五位專家參加評審,共20位外部專家參加了評審。評審的考量因素非常全面,包括項目材料的規范性、項目實施方案的合理性、財政中長期的可持續性、項目采用PPP模式的適用性、項目融資的可獲得性、項目實施進度、項目的推廣示范價值、化解債務或改善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等八大指標。
進步明顯。本次各地上報的項目材料,和第一次相比進步明顯。近一年來,財政部出臺了和PPP相關的一系列辦法、指引,指導各省市財政廳對當地相關部門進行了多次培訓,地方政府慢慢對PPP有了了解、逐步開始接受PPP模式、開始規范操作PPP項目。在PPP領域,應當說我們國家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國外十年的工作。還有一個原因,地方政府開始重視第三方咨詢機構的應用,選擇專業咨詢機構的普遍方案質量要高一些。
專家認真。這次參加評審的專家都非常的認真、負責,在賓館封閉評審一周時間。
問 對于第二批示范項目的后續實施,您對地方政府有哪些建議?
答:主要是三點提醒:
要注重財政承受能力。要統籌開展本地區PPP項目的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做好地區和行業平衡,防止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累計超過本地區整體財政承受能力上限,確保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
要注重規范實施。后續執行要嚴格執行國務院和財政部等部門出臺的一系列制度文件,確保示范項目按照規范流程實施投資人采購。
要注重運營監管。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要做好投資人引入后的運營期監管工作,重采購,也要重運營、重監管,保證項目良好的社會效益。
本文系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時,請注明源,對未注明來源的,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文章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及決策直接依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