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也是繼6月27日央行宣布“定向降準+降息”舉措之后,又一次降準、降息組合出擊,并且此次降準是普降與定向相結合。
繼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的集體暴跌之后,昨日滬指跌破3000點,近2000股跌停。就在此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75%;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這次的“雙降”,無論對于整體經濟還是股市都是及時雨,增加市場流動性的同時也將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1為何采取雙降?
對稱性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有助于切實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0.5個百分點的普降以及額外0.5個百分點定向降低縣域和消費金融組織等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有利于在總量上增強存款類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在結構上進一步體現了支農、支小、擴內需的政策意圖。
同時,此次貨幣政策調整與金融改革并舉,降息同步放開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標志著貨幣政策從數量型為主轉向價格型為主又邁出關鍵性步伐。
2能否打跑大熊?
經過連續四天的大跌,A股市場超跌嚴重,央行的降準降息也許能成為反彈的催化劑。股市的短期波動雖然跟一些政策、消息有關,但長期走勢仍取決于市場對經濟前景的判斷。
目前資本市場缺的是信心,而不是資金,降準降息的寬松貨幣政策可以增強投資人的信心。但是,如果要提振市場信心,還需要相關政策的多管齊下。這次降息降準只是寬松貨幣操作的延續。目前A股市場大量股票的估值依然偏高,還未到合理區間,市場的去泡沫化進程不會因為降息降準而有根本性改變。
由于現在市場信心的嚴重缺乏,雙降利好并不一定會在股市上有即時的反映。以今天的行情來看,上證指數再次下跌1.27%,至2927點;深成指再次下跌2.92%,至9899點。而且,全球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在短暫的興奮之后,基本上仍然回歸一片綠色。
3貨幣對股市的影響
股票只是公司價值的貨幣化憑證,它本應該真實反映公司價值,并隨著其未來的預期價值而變化,預期增值則價格上漲,否則就價格下降。上市公司通常是各行業的優秀公司,股市是上市公司股票進行交易的場所。當這些企業向好或者轉差時,一國的經濟也跟著變化,所以股市就會成為經濟的晴雨表,并提前于經濟發展趨勢做出反映。但是,當股票成為市場交易和投資的對象后,股市成為一個以股票為籌碼的游戲,就更多地成為一種貨幣現象。股票價格可能脫離開公司價值因貨幣的供需而變化。也就說,股市的價格指數變化既取決于上市公司的實績,也受到貨幣供需狀態和匯率的明顯影響,而且后者的影響可能更大,也更直接,更明顯。
4國家救市的成效
當前,中國的股市已經成為企業融資的主要場所,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和通道及民眾增加財產性收入的主要方式,所以承載了國家和民眾太多的期望。在政策的引導和對進一步改革的期待下,催生了“國家牛”和“改革牛”。但是,短期內股市價格指數的急劇上升嚴重透支了未來,而國內經濟增長的持續趨冷及世界經濟增長的放緩,使這種狂熱和泡沫迅速冷卻。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和非經濟方式來救市,但是,最終結果卻是被市場所玩弄和拋棄,出力出錢不討好。因為,它違背了市場規律,使其不再成企業價值的展現,而成為國家意志與市場力量的較量,就象是大戰風車的唐•吉訶德,有精神,有力量,但是最終卻敗下陣來。因為,人為干預終究抵不過市場的力量,無法改變其大勢。
作為一貫相信自我的強勢政府來說,無法容忍這種挫敗,所以盡管減少了直接的市場干預,但是還是拿出了最能直接改變股市力量的手段,即資金和貨幣政策。一方面放行基本養老金入市,給股市增強壓艙石;另一方面通過擴大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手段來增加市場流動性和可貸資金。但是,實際效果并不顯著。于是,只得祭出最后的殺手锏,即降準降息。盡管這種手段其實已經不會再有所期望的立竿見影作用,因為政策效用是遞減的,但是在這種危急時刻,也只能救一時算一時了。于是,在年內已經2次降準3次降息的基礎上,再次同時降準降息。
通過降準降息,可以釋放較大規模的流動性,同時期望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這可以認為只是一種放水,甚至掩蓋問題,并不能實質性地改善股市的狀態。而且,這次的股災已經具有全球性和傳染性,幾乎無人幸免。在全球股票市場一片哀鴻的情況下,僅憑中國的一已之力,已不可能改變大局,只是改變短期內流動性預期而已。從以往歷次的降準降息與股市的關系來看,其實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從2008年以來的情況來看,降準降息之后,股市的漲跌互現,而且也不明顯。
5股市的真正基石
無論怎樣,股市的基礎仍然是上市公司的實際價值。否則,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非常脆弱,而且不可持續。從實體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根據上半年的統計數據,GDP同比增長7%,CPI同比增長1.3%,PPI同比下降4.6%,進出口總值下降6.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這基本上就是一種經濟緊縮甚至下行的態勢。從地區來看,國內的工業基地和能源基地,東北三省和山西的GDP增長率墊底,最低的遼寧,只有2.6%。
根據財政部網站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繼續向好,主要指標呈現回暖跡象:一是國有企業利潤降幅持續放緩;二是地方國有企業利潤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比增長8.2%;三是交通、化工、電子和電力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煤炭、鋼鐵、石油和石化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有色行業繼續虧損。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盡管已經暫時回暖,但是這不可能持續;作戰略性產業的汽車產業,已經結束了曾經高速增長的黃金時間15年而自今年5月開始負增長,并且看不到再次快速增長的動因。所以,在定向降準方面,對汽車金融公司準備金率額外下降3個百分點。
企業年報的情況只是事后的一種顯示,并不能預見其未來的發展態勢。與2014年同期相比,國企上半年財報的漂亮可能更多是得益于上半年A股的牛市。或者說,股市的繁榮一定程度上粉飾了報表。從現實的市場和大環境來看,企業所面臨的情況其實很嚴峻。
6未來的路怎么走
從某種程度上看,股市的確反映了當前現實經濟的態勢。但是,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市場的拉動、有效供應的增加,及長期的、相關配套政策和體制的聯動,否則就可能會引發連鎖的惡性循環。不幸的是,它們已經顯示出這種趨勢。因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即使長期所依賴的出口和投資也因國際市場需求和地方財力問題而已顯頹勢。國家的許多政策導向因為政績觀的短期性而表現為表面化,從而不可持續,包括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擴大內需等。
降準降息只能是一種臨時性的救市措施,不可能是長久之計。準備金率可能還有一定的空間,因為現在還是比較高。但是,利率的空間已經不大。在本次降息后,存款基準利率已經降至1.75%,而1996年的存款基準利率接近于11%。而且,降準降息后所釋放的流動性并不會自動地流入實體經濟,因為不缺錢的總是不缺錢,如大中型的國有企業,而那些缺錢的企業總是缺錢,如那些中小民營企業和創業企業。
股市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合適的貨幣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依托于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才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源泉。
(本文系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對未注明來源的,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文章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及決策直接依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