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咨詢公司政府與公共咨詢事業部執行董事——周良儀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民間投資低水平增長的趨勢可能還會持續。
民資增速必將回歸應有的水平
【政策的施行和市場的培育都需要時間,從發展的角度著眼,隨著這些舉措的逐步落實、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在我國經濟基本面逐漸轉好的情況下,民間投資增長必將逐漸回歸到它應有的水平。】
周良儀認為,民間投資增速放緩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從經濟形勢上看,一方面我國經濟受到外需萎縮、內需低迷等因素影響,民間投資基于其逐利性的本能,對這種存在不確定和風險的經濟形勢持觀望態度實屬正常;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經濟現實,在資本邊際報酬遞減的作用下,投資回報逐漸降低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民間投資增速呈現“逐月放緩”的態勢,是不可避免的。
2016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6]12號)》(簡稱《通知》),以及國家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對增強市場信心、優化市場環境上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利于緩解民間投資增幅放緩的趨勢。
可是,這些政策從提出到全方位實施、到取得顯著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良好的投資環境需要進一步培育。在一定時期內,民間投資低水平增長的態勢可能還會持續。從發展的角度著眼,隨著這些舉措的逐步落實、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在我國經濟基本面逐漸轉好的情況下,民間投資增長必將逐漸回歸到它應有的水平。
民企終將獲得“國民待遇”
【實現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應當是在合理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把各領域的市場機會向民營企業提供,使市場在這些領域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在與記者討論“民營企業要享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國民待遇’還要有多長的路要走”時周良儀坦言,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一些方面本身就存在著巨大差別:
首先,民營企業最主要的目標是盈利,而國有企業還需肩負國家戰略需求、提供公共服務、擔負更多社會責任等;其次,民企和國企在出資、經營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差異。
在這樣的前提下,民營企業享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國民待遇”,應當是在合理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將各領域的市場機會向民營企業提供,使市場在這些領域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目前,民間投資進入市政公用、養老、醫藥、教育等領域的一些限制已經有所放開,民營企業實現和國有企業的同等待遇已經取得一定成績。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推進二者的同等待遇,要注意兩點:
一是在已經放寬準入的領域中,要進一步篩查是否有針對民營企業的苛刻條件和歧視性的條款或行為;二是,對于暫時沒有向民營企業放開的領域,則需要對這些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引入負面清單等一系列辦法,促進這些領域向民營企業合理開放,盡可能地擴大民營企業的參與。
使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實現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現階段,中央對各地的排查設置了8月15日的時間點,就是在不斷督促地方政府去解決二者的差別對待問題。
完全有理由相信,國家通過落實排查、負面清單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手段,民營企業終將獲得與國有企業平等的“國民待遇”,使其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破解民企融資難
【不能一味地要求銀行降低條件,為特定類型的企業提供方便。這不符合市場規律,也不利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從金融機構、企業和政府三個方面入手。】
周良儀在受訪中引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國新辦就前一階段督查組工作舉辦的政策吹風會上的話說:既然“銀行和企業的關系實質上是企業和企業的關系”,那么,企業和企業的關系就必將遵從市場雙向選擇的規律。
銀行作為企業要實現穩妥經營,就必須對自身的資產質量負責。因此不能一味地要求銀行降低條件,為特定類型的企業提供方便。這不符合市場規律,也不利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從金融機構、企業和政府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對于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其放貸標準的制定要合理,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金融機構應積極主動地針對各種類型企業進行合理的金融創新,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
第二,對于以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為代表的存在融資困難的企業來說,應走正規化發展道路,規范業務流程,盡可能地使自己符合融資條件。
第三,政府應當加快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企業實現多渠道融資提供政策支持,最終實現企業融資方式的多樣化。
實現對企業減負
【隨著增值稅征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企業通過稅收籌劃適應新的增值稅征收體系,“營改增”最終會達成“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目標,從而實現對企業的減負。】
周良儀向記者進一步指出,從宏觀上看,“營改增”確實起到了減輕企業負擔的作用,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在營改增全國試點的首個申報期共實現減稅103.13億元。但鑒于現階段復雜因素的作用,可能會有少部分企業短期稅負增加,導致具體的實際情況和總體形勢有一定的出入。
在特定的行業,一些企業由于進項稅抵扣范圍偏窄、固定資產更新周期長等原因,短期的實際稅負不降反增。另外,營改增對企業的管理水平要求較高,有些企業管理跟不上、抵扣鏈條不完整,稅負加重的現象也就在所難免。
周良儀預計,隨著增值稅征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企業通過稅收籌劃適應新的增值稅征收體系,“營改增”最終會達成“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目標,從而實現對企業的減負。
政策實施的延續性和完整性
【從2016年5月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對民間投資政策落實展開專項督查,到6月22日國務院聽取專項督查的相關匯報,再到7月4日《通知》正式出臺,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政府舉措的延續性和完整性。】
近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日趨乏力,《通知》是國務院在摸清各省區民間投資增速大幅放緩的具體情況后所采取的應對措施。
從2016年5月4日召開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對民間投資政策落實展開專項督查,到6月22日國務院聽取專項督查的相關匯報,再到7月4日《通知》正式出臺,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政府舉措的延續性和完整性。從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到針對督查結果而出臺《通知》的軌跡可以看出,中央對民間投資增速放緩的現象高度重視,希望迅速掌握情況,并及時予以恰當的政策引導。
《通知》一開始就講民間投資的意義既有行文上的需要,也凸顯了中央政府對該問題的重視。《通知》直接引用“非公經濟創造了6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80% 左右的社會就業,民間投資已占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 60% 以上”這樣的數據,以進一步強調民間投資的重要性。《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于8月15 日前將階段性整改結果和下一步整改工作重點報送國務院辦公廳,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表明了中央對民資問題重視程度的同時,國務院也通過這一措施明確了整改工作的主責單位,為下一步的整改進行準備。
因地制宜 重點督導
【1—5月東北地區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為-29.3%,說明東北地區的民間投資相較去年同期萎縮了近三分之一,其問題的嚴重性遠遠超過僅僅是增長速度放緩的其他地區。在這些地區出臺力度更大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是可以預期的。】
《通知》披露:“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成立督導組,從7月中旬開始,對民間投資體量大、同比增速下降較快和近期民間投資增速滯后的省(區、市),組織開展重點督導。”
對此,周良儀分析稱,不同省區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的督導工作也必須有側重和著力點,《通知》圈定了“民間投資體量大”、“同比增速下降較快”和“近期民間資本增速滯后”這三類地區。
顯然,這三類地區應當適用不同的促進民間投資政策 ;這也暗示地方政府要根據自身的薄弱環節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例如,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5月東北地區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為-29.3%,說明東北地區的民間投資相較去年同期萎縮了近三分之一,其問題的嚴重性遠遠超過僅僅是增長速度放緩的其他地區。因此,在這些地區出臺力度更大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是可以預期的。
專項檢查“放管服”
【專項檢查在現階段對直接解決部分地區存在的“重審批、輕監管、少服務”等問題,盡管作用有限,但這將使政府逐步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果反饋—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為下一階段的改革譜就序曲。】
《通知》說:“今年下半年,國務院審改辦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放管服”改革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劍指“部分地區仍然存在重審批、輕監管、少服務”等現象。
“放管服”旨在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辦事效率。2016年5月23日,國務院下發《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的通知》,為各領域開展“放管服”工作提供了具體指導。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披露 :“去年一年政府共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 123 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徹底終結了非行政許可審批。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可見,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體工作中,部分領域還存在著影響市場活力的審批監管,缺乏應有的服務。例如在一些部門存在的“數據孤島”、“數據壁壘”等問題,都有待政府更深層次的改革。
周良儀最后強調,從目前來看,專項檢查在現階段對直接解決這類問題盡管作用有限,但這將使政府逐步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果反饋—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為下一階段的改革譜就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