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臨近
新華社報道稱,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此次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貿區和上海自貿區的方案名稱并不相同,其中廣東、天津、福建三地的方案都是總體方案,而上海自貿區的方案則是進一步深化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這也是基于此前上海自貿區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改革試驗。
在3月17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將此四個方案稱為“3+1”方案,并表示待履行完批準程序后,商務部和四個省市將會同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抓緊4個方案實施。
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3月1日起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以及上海自貿區的擴展區域內暫時調整《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
依據此前上海自貿區的經驗,首先是2013年9月27日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公布,隨后才是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所以各地自貿區總體方案一旦通過,掛牌時間也就臨近。
對接“一帶一路”
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而采取的重大舉措。
此次會議中,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擴展區域后的上海自貿區一樣,都被要求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這一定位,也是此前中央對上海的定位。
不過,中國目前正在構建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不僅包括了自貿試驗區,還包括“一帶一路”建設,包括內陸和沿邊開放等。
也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4個自貿試驗區要繼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貫徹“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為中國區域發展的“三大支撐帶”。
此前幾個自貿區都已經在幾大國家戰略的對接上做起了“文章”。
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3月6日全國兩會上海代表團全團會議答記者問時表示,“一帶一路”本身是開放的戰略,而上海最大的優勢是開放,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這個最大優勢和最重要資源,決定了上海有條件、也有責任服務好“一帶一路”戰略。
具體來說,上海可以在三方面有所作為:一是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合作;二是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三是加快建設和完善樞紐型、功能型航運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
3月23日李克強會見來華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年會的境外代表時指出,中國政府正在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將繼續放寬市場準入,重點擴大服務業開放,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外商營造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高效規范的行政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目前,中國已經由南至北,形成了四個自貿區的格局。
上海自貿區運行一年多來,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強調,4個自貿區要及時總結評估試點實施效果,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會議強調,4省市黨委和政府及中央有關部門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實踐、積極探索,統籌謀劃、加強協調,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和實施方案,抓好各項改革開放試點事項實施工作,有效防控各類風險。
按照此前上海自貿區的總體方案,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也將詳細闡述三個自貿區在包括貿易便利化、金融改革等領域的改革內容。而上海自貿區的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方案,則基于此前上海自貿區已經推進的相關改革和取得的經驗。
這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莫過于金改“新51條”的內容。
上海自貿區金改“1.0版”時期一行三會的“51條意見”,被稱為“金改51條”,奠定了上海自貿區在金融改革方面的優勢,“新51條”的實施,則有望將這種優勢繼續保持。
四大自貿區定位有何區別?
1.廣東自貿區定位:面向港澳,側重服務貿易自由化。廣東自貿區更加突出同香港澳門的合作,特別是加強對香港澳門服務業的開放和銜接。
2.天津自貿區定位:面向東北亞,促進京津冀制造業升級。天津自貿區主要著眼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服務于北方經濟,促進環渤海經濟帶的產業結構調整,并且面向東北亞。
3.福建自貿區定位:面向臺灣,側重兩岸經貿合作。福建自貿區的特點和任務在于促進兩岸經貿活動自由化便利化。
4.上海自貿區定位:面向全球,側重金融中心。上海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自貿區,且面向全球,當時的使命是給全國積累可復制的經驗;其次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上海自貿區更多考慮怎樣與其金融中心的地位銜接,以及打造人民幣的離岸中心。
(以下附會議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研究廣東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方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審議通過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會議認為,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 各部門統一思想、扎實工作、積極推進,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 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節約優 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把 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抓緊抓好。
會議強調,要全面推動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加快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等重點工作,努力在重要領 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 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必須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 合理消費。必須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 社會、群眾基礎。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以 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等重大制度為突破 口,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出臺相關改革方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必須從全球視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 設,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通過多措并舉、多管齊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會議要求,加強頂層設計與推動地方實踐相結合,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經驗。全黨上下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 務,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把生態文明建設藍圖逐步變為現實,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推動世界綠色發展、維護全球 生態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會議指出,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而采取的重大舉措。上海自由貿易試 驗區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了積極進展,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擴展區域后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要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 新發展先行者,繼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貫徹“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區域經濟合作新模 式、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
會議強調,4省市黨委和政府及中央有關部門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實踐、積極探索,統籌謀劃、加強協調,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要加強組織領導, 明確責任主體和實施方案,抓好各項改革開放試點事項實施工作,有效防控各類風險。要及時總結評估試點實施效果,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本文轉載自一財網 胥會云 會議摘要轉載自《中國證券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及決策直接依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