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總監看兩會】系列六:走進“十三五”開局之年

來源于:中國投資咨詢 齊飛 日期:2016-03-16

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事實上分為兩大塊內容:一是“十三五”規劃綱要,二是2016年的重點工作。

 

“十三五”:非凡時期
 
 

 

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首次針對“十三五“規劃進行了重要闡述,“十三五”規劃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規劃,是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規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中國夢的第一個宏偉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沖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十三五”規劃是新一屆領導人執政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五年里該如何走得既穩又好,對于第二個一百年的開局至關重要。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個五年,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一個轉型的重要關口。

 

這是一個發展關鍵期。和本世紀前15年不同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了變化,過去那種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逐漸消失,出現的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

這是一個動力轉換期。“十二五”的下半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出現了明顯不同于以往的許多特征,不僅表現為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更表現為增長動力的轉換、經濟結構的再平衡,以及迫切需要新的增長點、新的增長動力開啟提質、增效、升級的經濟發展新階段。

這是一個嚴峻考驗期。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加上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國際貿易低迷萎縮、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革調整,讓形勢更為嚴峻復雜。中國已經跨入世界舞臺的中央,而國內外各種安全風險疊加交織,給治國理政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

這是一個轉型碰撞期。30多年改革開放,使中國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過去的5年,雙重轉型疊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全球化、信息化浪潮,6.49億的網民規模世界第一,人民群眾參與公共生活的熱情高漲,國家治理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

面對十三五的關鍵時期,如何突圍、如何發展,政府的十三五規劃給出了答案,即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發展主線。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在制度層面,構建跨越中等陷阱必須的現代金融、產業、財稅等制度體系,放松各種管制,打破壟斷,釋放民間資本的活力;在技術層面,通過營造激勵創新的生態,實現創新驅動;在人力層面,通過教育制度改革,實現人力資本的跨越;在社會保障層面,通過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實現共享發展。

 

2016:關鍵之年
 
 

 

2016年在中國經濟大周期中的意義非常多元:既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連續六年持續放緩的中繼。受中國經濟自身周期和國際經濟大周期的影響,經濟繼續下行的態勢不會改變,“明斯基時刻”若隱若現。五年后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可以說,這個開局之年實在太重要了。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為嚴峻,我們要做打硬仗的充分準備。” 將2016年GDP增長目標定為6.5%—7%,這是1995年以來第一次通過區間來制定經濟增長指標。之所以區間制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2016年不確定性很大。一個基本的判斷是: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延續過去六年的下滑,過去積累的風險和問題層層疊加,舊的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熄火,新的增長動力一時半會培育不起來。政府宏觀政策因為過去幾年的透支,特別是“4萬億”的透支,回旋余地已經不大。因此,2016年中國經濟的大氣候仍然屬于寒冬,在行業過剩、結構性調整背景下,很多企業、很多行業能不能活下來恐怕是頭等大事。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樣的重大歷史判斷并沒有變。企業層面,在過去的發展中,普遍關注增長速度、規模擴張,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走出了一條“鋪攤子式”的發展道路,但對發展質量、內部能力建設方面的關注往往不夠。在轉折性的十三五,面對來自經濟社會變革、技術顛覆革新、產業革命轉型疊加影響帶來的挑戰,企業更要通過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把握一帶一路、國資國企改革、互聯網+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通過商業模式創新、科技創新、管理機制創新等以創新驅動發展,強化集團管控、組織管理、人力資本管理等提升企業軟實力,才能真正在復雜多變的歷史長河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系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時,請注明來自中國投資咨詢,對未注明來源的,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文章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及決策直接依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