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拆除圍墻?不如大學和黨政機關帶頭先

來源于:中國投資咨詢 葉繼濤 日期:2016-02-25

這幾天,拆除圍欄、開放小區成為媒體熱門話題。話題起因是今年2月21日黨中央、國務院授權新華社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到,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對于已建成小區的開放,微博、微信、互聯網等新媒體更是議論紛紛,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莫衷一是。如何理解《意見》的精神意圖?《意見》如何操作落實?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些理解和認識,供讀者參考。

 

1
 
 為何要拆除?
 

 

住宅小區建有圍墻圍欄的好處很多,增強了小區的安全性、私密性、高檔性、獨享性等等。單位大院圍墻圍欄除了上述作用外,還可以增強保密性。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圍墻圍欄的弊端不斷顯現。

 

圍墻圍欄加劇了社會隔閡對立。不可否認,圍墻圍欄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解放前豪門望族深宅大院特性,“一進侯門深似海”,很多小區以“華府”、“府邸”、“宮”、“豪庭”等命名,高大上自不必說,小區大門豪華考究,門衛保安戒備森嚴。筆者所住小區附近有一處豪宅,據說是建造于森林中的高科技小區,每次路過都想進去看看里面是啥模樣,但一看到門口寫著“私人領地閑雜人員不得入內”的提示后,頓時沒有進去的興趣。這個豪宅建成快10年了,筆者也從未進入過。國內千千萬萬有形的圍墻圍欄,正在形成無形的圍墻圍欄意識和文化,并在有意無意中加深了不同社會階層的心理隔閡,加大了社會群體對立沖突風險,這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而在國外,不僅強調小區的開放,也強調社會階層的融合。德國住宅區不僅沒有圍墻,而且政府要求豪宅與保障房建在同一社區,以加強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交流,減少社會隔閡。

圍墻圍欄壓縮了公共活動空間,加劇了道路擁擠。部分小區、單位大院占地面大,有的甚至上千畝,由此產生了很多斷頭路,造成了公共道路的毛細管不夠通暢,這也是北京為什么經常大堵車,原因是其單位大院太多,而且高墻林立,讓你插翅難飛。特別部分高校的圍墻圍欄,對周邊區域的交通造成了不良影響。經過近20年的圈地運動,如今的高校都非常大,筆者在百度粗略檢索了一下,占地面積超過3000畝的高校就有100多所,如此大占地面積必然破壞其周邊道路的連通性。筆者就讀過的上海楊浦區某高校,每次從中環路下來,那里總是最堵的。究其原因,盡管學校道路資源豐富,但不對校外車輛開放,造成過往車輛經常積壓在周邊道路上。每次開車從母校抄近路都波費周折,保安總是兇巴巴不讓過,但筆者也有應對辦法,那就是告訴保安去卿云賓館接專家。

沒有圍墻圍欄是國際通行做法,體現開放、共享理念。發達國家多數小區沒有圍欄,或者住宅沒有小區概念,而是以街區標明其位置;國外的機關大院也沒有圍墻圍欄。筆者曾訪問過日本文部科學省大樓、美國洛杉磯市政府,都沒有圍墻圍欄,保安主要分布在一樓大廳,但安保舉措非常嚴格,特別是訪問洛杉磯市政大廈,要經過類似機場安檢的程序才能進入。國外大學也很少有圍墻圍欄的。2012年,筆者曾參觀訪問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奈斯大學、南加州大學、休斯頓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這些學校都沒有圍墻圍欄,外人無論是步行還是駕車均可隨意進出,共享學校文化設施、道路資源和美麗風景。為此,筆者還感到驚奇,跟老師交流時還特意提出美國大學為什么沒有圍墻,對方說大學一般都以創新、開放、共享的理念辦學,沒有圍墻圍欄正是這些理念的具體體現。反觀國內,經常看到有些教授大力推崇西方價值、宣揚國際慣例,但幾乎沒有看到他們提出把大學圍墻圍欄拆除的建議。為什么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就不與國際的“理念價值”和慣例接軌呢?這也是筆者很困惑的地方。

 

2
 
 拆除后有哪些好處?
 

 

逐步拆除圍墻圍欄是落實黨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舉措。逐步拆除圍墻圍欄,對社會公眾而言,好處除了有利于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解決區域交通擁擠難題,加強社會階層融合,縮小社會心理隔閡和降低對立沖突風險;對產權所有者而言,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如果小區的土地使用年限還未到期,政府要開放小區的道路、綠化等資源,應從全體業主手中回購這些土地,并承擔小區道路、綠化的養護費用,業主可獲得土地補償費,還可以少交物業費。好處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3
 
 拆除有哪些難處?
 

 

拆除圍墻圍欄在互聯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反對的聲音不少。反對的理由主要是影響居住安全、違背物權法、降低了小區品質等。表面上看,圍墻圍欄有利于小區安全,但有圍墻圍欄就一定安全嗎?圍墻圍欄加深了社會隔閡和對立,特別在貧富差距較大的中國,如果不采取措施聽任社會隔閡持久加深和割裂,最后所產生的社會沖突風險恐怕不是圍墻圍欄、保安所能夠應對的。許多小區盡管有保安、有電子門禁系統,但平時各類人員不刷卡也可以進出,也沒見到其發生幾項安全事故;相反,那些裝有高壓電子圍欄和探頭的豪宅、別墅,倒是經常有報道其發生了兇殺、偷盜等新聞。實際上,圍墻圍欄只是人們心里潛意識的防線,但這個防線在實際生活中還真起不了太多作用,只有在發展的基礎上,縮小貧富差距、倡導共同富裕、公平正義、加強人臉和指紋識別等高科技在公寓門禁和社區管理中的應用,才是共筑社會安全的良方。

拿物權法說事的,最近最高院也說了,物權法也不是不可以修改。實際上,物權法在立法價值取向上也是可以探討的,目前太過分強調對私權保護,不利于公共利益的推動。行文到這里,有人會拿那句名言“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來說事,但實際上人家說的是房子里面不能進,房子外面的空間你可以隨便進。

至于降低了居住品質的擔憂,圍墻圍欄拆除后其實也未必就一定如此,關鍵是政府在拆除前要做好規劃管理,與利益相關的居民簽訂拆除協議,保證拆除后的道路綠化養護水平要高于拆除前的總體水平。

說白了,圍墻圍欄拆除最大的挑戰還是幾千年封建思想、領地意識在作怪。君不見以前那些不讓人民進入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大清國的龍興之地,早已為人民共享和使用。

4
 
 如何逐步拆除?
 

 

《意見》已發,圍墻圍欄要逐步拆除中央文件已明確,下一步就是操作落地的事。但其涉及到7億多人的切身利益,茲體事大,不可不察,這恐怕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讓其操作落地,筆者也來湊個熱鬧,提幾點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1)加強宣傳、消除誤解。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去了三大媒體調研,明確提出了黨媒姓黨,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如何加大宣傳力度,消除百姓對拆墻的誤會,正面報道引導其積極作用和意義,客觀反映拆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恐怕是包括黨媒在內所有信奉社會主義價值觀媒體的責任。只有全社會形成“拆墻”共識,逐步拆除就不難操作了。

(2)弘揚優良傳統,讓謙讓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拆墻讓路”是中華傳統美德,這其中有不少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筆者喜歡聽黃梅戲,其中《三尺巷》是筆者最喜歡的黃梅戲劇故事。故事大體內容是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在京城為秘書院大學士,家中因為宅基糾紛,修書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遂修一紙家書:“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后,也深感慚愧,讓出三尺來,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古人的智慧、理念和精神值得學習和弘揚,相信未來拆墻中會出現更多感人的“三尺巷”故事。

(3)合法合規,不亂拆除。如何拆除圍墻圍欄,恐怕也得有規矩,依法進行。有些是不可以隨便就拆了,比如文物法保護有要求的,涉及到保密的等單位大院,恐怕條件不成熟時還是不能拆。有些拆除是需要的,但拆除還存在法律上障礙的,應先修改法律,包括物權法、土地法等,待法律法規完善后再依法拆除。

(4)合理補償,阻礙公共交通的先拆。對于那些阻礙交通、造成斷頭路面積較大的小區、單位大院,建議先拆其圍墻圍欄,開放打通道路,但前提是要做好補償工作。特別是小區,居民購買住房是花了巨額資金,包括小區的道路、綠化用地都花了錢。在土地使用沒有到期之前,政府要將其用作公共綠地、道路用地,應根據土地使用的剩余年限,在協商基礎上給予居民合理必要的補償。

(5)合情合理,不搞一刀切,逐步拆除。有些小區面積本身比較小,內部道路是環形的,即使開放對周圍交通也沒有促進作用,建議先不開放。有些小區可能對周圍交通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特別大,居民土地使用期限還沒滿,即使給補償也強烈反對拆除,那是不是可以緩拆,等等。總之,拆除圍墻圍欄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不能搞一刀切,還應根據社會貧富差距程度、治安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在與業主充分民主協商的基礎上逐步拆除。

 

5
 
 哪些單位大院可帶頭先拆?
 

 

如何拆除圍墻圍欄,總得有帶頭的,先積累拆除經驗,再逐步推廣。目前,國內大學基本上都是封閉的,地市級及以下的黨政機關部分沒有大院,有的建立了市民中心,完全對外開放,但絕大部分還是有圍墻圍欄,特別是省級的黨政機關都有圍墻圍欄,且有武警把守。

從目前的條件看,大學及黨政機關等單位大院帶頭先拆,最具可行性。一是公立大學及黨政機關等單位大院沒有圍欄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二是合情合理,將他們的部分用地收回作為公共綠地和道路用地,政府不用給補償,因為這些土地本來都是政府無償劃撥的。三是對這些單位大院沒有大的影響,這里面的人都是成年人,不像中小學校區,開放道路資源,可能對學生的安全造成隱患。因此,建議除特殊要求的大學外,其他大學都應拆除圍墻圍欄,開放綠地和道路資源;地市級及以下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要帶頭拆,形成示范,安保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設在一樓的大廳里,省級及以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院可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拆除圍墻圍欄。

大學及黨政機關等單位大院開放也要加強管理。比如,大學道路的限速如何設置,放有精密儀器的實驗大樓周邊道路要禁止大型車輛通過等等。再比如,開放后大學校園里的綠地、道路養護,可以探討以特許經營(PPP)模式,選擇專業運營公司來承擔,降低養護成本,提高養護的專業化水平,讓大學校園更美麗,大學精神更包容開放。總之,這其中還有很多事情要考慮周到,但不管怎樣,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大學及黨政機關等單位大院帶頭先拆,先行試點,摸索積累經驗以及時發現問題,總結后逐步推廣到已建成的住宅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