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強調要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作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筆者認為,地方政府專項債就像一個杠桿,其通過巨大的“撬動”效用,來促進和帶動有效投資的擴大。
有效投資是指經濟體系中的投資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地配置,投資所產生的產出能滿足社會的需要而不是形成新增存貨和積壓。全球經濟發展史經驗表明,有效投資是一個經濟體發展的最為重要的“養分”,提升有效投資是實現經濟穩增長和增潛力的關鍵舉措。從行業角度而言,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小微企業發展,應是當前穩增長和增潛力的政策重心。最新數據顯示,近期受疫情汛情等因素影響,我國8月份制造業和服務業PMI均有回落。其中,小型企業PMI為48.2%,連續4個月低于臨界點。這表明小型企業景氣水平持續偏低,生產經營壓力較大,也反映出我國經濟復蘇過程中不穩固不均衡的現象仍然存在,只有增加制造業以及小微企業的有效投資,才能為穩增長和增潛力提供產業基礎支撐。
那么,有效投資何以才算“有效”?一句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十四五”規劃綱要已經確定了一批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引領性的重大工程項目,涉及先進制造業、科技攻關、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民生補短板、文化傳承發展等重點領域,可以說,這些領域或項目的投資就是有效投資。目前,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序做好項目實施準備,細化實化支持政策,絕大部分項目已陸續啟動。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地方政府為了建設某專項具體工程而發行的債券,發行債券所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有一定收益的項目,債務償還則以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項目收入作擔保。地方專項債又可分為普通專項債和項目收益專項債。自2017年起,財政部鼓勵各地方政府積極發展項目收益專項債。全國范圍內已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收費公路專項債及棚改專項債、鄉村振興專項債。其中,土地儲備專項債、收費公路專項債占絕大部分比例。
發行專項債具有多個顯著優勢,即不計入赤字,發行更為靈活;實施額度管理,可以有效防范風險;專款專用,保障重點領域公益性項目合理融資需求;平均發行利率逐年下降,成本相對較低;平均發行期限較長,償債周期較為合理;用于重大項目資本金,可吸引更多社會資本跟進等。這些優勢的存在,就是能夠精準引導并撬動有效投資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近年來,在專項債規模逐年增長的同時,其使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展。2020年,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林水利等原有七大重點領域的基礎上,專項債的發行還將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單獨列出、重點支持,增加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及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使投資結構更加優化。
今年1月至7月,各地已組織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546億元,8月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計劃發行4884億元,專項債的發行進度較前7個月明顯加快。市場預計,隨著下半年專項債發行提速,將發揮其撬動有效投資的作用,護航中國經濟增長。而為了規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使用、提高債券資金效益、加強債券風險防控以及加強對有效投資的帶動作用,接下來,還需要在如下方面著力:
一是建立完善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項目儲備的長效機制。要在“十四五”規劃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大局中統籌好專項債發行工作,結合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及生態環保領域加快項目規劃與實施,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推進專項債發行節奏。要進一步優化專項債券投向,在使用方向上更多投向民生、生態環保及城鄉發展等領域,實現穩增長與補短板結合,增加有效投資,優化經濟結構,打牢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基礎。
二是積極構建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目前,在已形成覆蓋限額管理、預算管理、債券管理、風險管理、信息公開、監督問責等環節的“閉環”管理制度體系基礎上,還應繼續完善專項債分配方式,更多考慮欠發達地區的資金需求,做好專項債券項目推介,激活債券市場流動性等,以此促進政府規范舉債行為,提高舉債資金使用效能。
三是建立加強專項債券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機制。注重融資收益平衡與償債風險,不能為了發行而發行,為速度而犧牲質量。要堅持“舉債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要求“資金跟著項目走”,避免專項債資金閑置浪費。要強化專項債券項目績效管理,加大項目資金使用監測,細化“借用管還”全鏈條管理舉措,實現對專項債券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率以及風險防范水平。
(作者王勇 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銀行業研究與診斷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