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解讀《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2018年3月報》

來源于:《中國招標周刊》 日期:2018-06-13 瀏覽:4221

PPP 作為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經過四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PPP市場。根據財政部《全國 PPP 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 2018 年 3 月報》(以下簡稱《季報》),截至 2018年一季度末,管理庫累計項目總數 7420 個,投資額11.5 萬億元。這是清理整改工作收官之后,財政部PPP 中心首個對外發布的季報。

整改開啟PPP規范發展新階段

根據《季報》,2018 年 3 月管理庫 PPP 項目的數量和投資額自 2016 年 1 月以來首次出現回落,標志著 PPP 已從高速發展轉型為高質量發展。在我國 PPP經歷的不平凡的四年中,PPP 項目庫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不少 PPP 項目存在風險分配不合理、明股實債、政府變相兜底、重建設輕運營、績效考核不完善、社會資本融資杠桿倍數過高等泛化異化問題,積累了一定的隱性風險。

因此,一系列以“防風險、促規范”為原則的規范文件陸續出臺。2017 年 11 月,財政部發布《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 號)》(以下簡稱“92號文”),拉開了中國 PPP 全面規范清理整改的序幕。

92 號文的主旨就是通過淘汰不成熟、不規范的PPP 項目,置換合理公共資源和財政資源。通過清理退庫,將不規范的 PPP 項目剔除,騰出相當一部分政府預算支出的空間,無疑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合理優化,是財政部對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積極舉措。

通過《季報》數據不難看出,92 號文提出的項目庫清理工作已達到既定的效果。實現中央“切實推動 PPP 規范運作,改善公共服務質量,實現 PPP 項目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預期目標,打消市場對PPP 項目從嚴收緊難推動的疑慮。同時,各地仍在積極開展項目的申報工作,申報數量持續增加,未來仍然會保持增長態勢。此外,數據顯示管理庫中政府付費類項目仍在增加,各地在風險可控、運作規范的前提下,讓 PPP 回歸公共服務創新供給機制的本源,仍然可以發展政府付費類項目。

落地項目穩步增加 超四成開工

《季報》顯示,管理庫落地項目數量和質量得到了雙提升,從落地率和開工率兩個維度看 :管理庫新增落地項目 595 個,落地率環比增加 5.4% ;凈增新開工項目 216 個,開工率 41.4%。

首先,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內 PPP 項目落地率穩步提升。自 2017 年一季度統計數據以來,PPP落地率持續增加,至 2018 年一季度,達到 44.8%的歷史最高水平。從財政部四批示范項目的統計情況看,項目落地率更高,累計落地示范項目個數達 83.5%(共1009 個項目,落地 843 個),落地示范項目投資額達86.9%(共 2.3 萬億,落地 2 萬億),一季度新增落地項目 42 個,實現前三批示范項目全部 100%落地。

其次,項目開工率的持續增加,反映了我國 PPP落地項目的質量逐步提升。自 2017 年第三季度起,PPP 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季報新增公布落地項目開工率,開工數量和開工率一直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截至目前,管理項目中已有 1375 個項目開工,占落地項目數量達 41.4%,季度凈增 216 個,落地項目開工率持續向好。

開工率持續提升說明更多的項目從“方案”走向了“建設”。已開工項目通過了金融機構的融資審核、政府建設管理部門的開工審批等,實質性地進入了工程建設(或直接委托運營)的階段,更具有市場驗證性和操作性。

最后,PPP 高質量的發展之路,在部分省份的實踐中得到印證。清理規范并不代表 PPP 工作的倒退,更是一次質量的提升。比如有些省份在此次項目清理過程中,雖申請退庫項目數量和投資額相對較多,但在整體財政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升了省內 PPP 項目的質量,實現了落地示范項目數量全國排名靠前。

因此,PPP 項目質量提升從管理庫、示范項目兩個口徑,從落地率、開工率兩個維度都得到了驗證,更說明 PPP 整體工作和 92 號文所要求的項目庫清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激發民營資本投資活力,實現供給側改革,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百姓,惠及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的優質項目騰出空間,為中國經濟全方位、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示范項目民營企業參與度高

根據《季報》,在 843 個落地示范項目中,簽約社會資本共 1449 家,其中民企占 39.1%,環比上升 0.2個百分點 ;民企參與的示范項目 438 個,占 52.0%,環比上升 0.3 個百分點。財政部示范項目,是我國PPP 事業發展的標桿,民企參與的示范項目占到了半壁江山,這既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又體現了 PPP優化配置資源的屬性。

2017 年 9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促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從經濟整體發展角度而言,民企參與 PPP 項目能夠有效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深化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季報》數據顯示,我國 PPP 項目民營企業的參與率持續穩定增長,隨著五位一體制度的不斷完善,管理庫對 PPP 項目兩評一案、采購文件規范性審核加強,民間資本參與 PPP 項目將獲得更加公平、規范、開放的市場環境,民間資本已然成為 PPP 項目投資的堅實力量。

財政部示范項目的市場認可度高,投資收益預期樂觀,民營企業的參與度就高。作為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民營企業形成了提供高質量建設、高效運營和有效維護的能力,民企積極參與 PPP 項目能夠結合政府和社會資本兩者的優勢,真正發揮PPP 模式撬動優質社會資本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或基礎設施的作用,同時能有效降低政府部門和國企部門杠桿率。因此,隨著我國 PPP 事業的深入推進,PPP 模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重要。

助力扶貧 改善民生

十八大以來,中央各部委不斷發文要求項目各類社會資本開放包括養老、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市場,支持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內推廣和使用 PPP模式推進項目建設。各級人民政府利用社會資本力量推進民生項目建設和運營所取得的進展亦在本《季報》的統計數據中得到了體現。

《季報》顯示,2018 年 3 月末公共服務領域累計項目總數 1349 個,占管理庫的 18.2%,其中教育領域 358 個、旅游領域 327 個、醫療衛生領域 252 個 ;累計投資額 12084 億元,占管理庫的10.5%,其中旅游領域 4733 億元、教育領域2142億元、醫療衛生領域1855億元。

在文化、體育、醫療、養老、教育、旅游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各級人民政府有保證基本建設的責任,但由于上述領域存在運營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盈利性低的問題,需要有很強運營能力和豐富運營經驗的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而以引入各類型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提供公共服務的 PPP 模式正是促成雙方優勢互補的有效工具,各級政府以少量的資金或資源對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進行補貼,使得相關項目的投資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進而增加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同時通過激勵相容的績效考核機制,驅動社會資本不斷的在運營中提質增效,促進我國民生事業進一步改善。

綠色低碳 打贏生態環境攻堅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全面建設“美麗中國”。2018年人大《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展潛力”,“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

通過對財政部 PPP 綜合信息平臺涵蓋的 19 個領域進行分析,位列其中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水利建設、教育、科技、文化、養老、醫療、林業、旅游,以及更加細分的公共交通、供排水、可再生能源等多個領域的 PPP 項目,均對污染防治和推動經濟結構綠色低碳化起到較好的支持作用。

《季報》顯示,在不規范項目被清理的前提下,一季度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項目繼續增長,投資額新增875 億元,污染防治與綠色低碳項目新增 23 個,投資額 443 億元。截至一季度,累計污染防治與綠色低碳項目 4002 個、投資額 4.1 萬億元,分別占管理庫的53.9%、35.9%,項目個數與投資額均占據較高比重。

水、土壤、大氣一直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關注領域。其中,污水處理及固體廢棄物、垃圾分類處置屬于強制應用 PPP 的領域,市場化程度較高 ;土壤、大氣治理由于投資體量巨大,單純依靠政府直接投資效果有限,目前也已在積極探索 PPP 的應用,未來污染防治必將是 PPP 應用持續增長的重點領域。

為實現“美麗中國”這一宏偉目標,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低碳化經濟結構調整正穩步推進,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升。教育、科技、文化、養老、醫療、旅游等領域具備較強的“剛需”和使用者付費屬性,推廣 PPP應用既有利于降低政府財政直接支出,又可有效緩解“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建設“美麗中國”為污染防治和推動經濟結構綠色低碳化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作為“緩解矛盾”與“支持社會力量”橋梁紐帶作用的 PPP,在貫徹發展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有望為我國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創新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