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北京訊 (記者 孔秀) 9月12日,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JIC)舉辦,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PPP領域投資與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以“論道政企合作,助力創新發展”為主題,來自國家部委,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主管部門,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知名企業,知名高校的近300名嘉賓齊聚一堂,以專業、前沿的視角共同探討PPP領域的發展大勢,共同挖掘PPP領域的投資機會。
PPP改變傳統政府投融資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正成為我國基建投融資改革的重要方向。據財政部金融司巡視員劉健介紹,國內PPP模式是2013年底興起的,到現在為止,用一年半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很多國家可能是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路。
劉健在論壇致辭中表示,PPP模式通過政府投資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增加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這是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和政府投入方式的一個重大變革。改變了傳統的“重投入,輕產出”,“重建設,輕運營”,“重審計,輕監管”的政府投融資模式,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運用PPP模式后,項目投資運營從政府轉化成社會資本,政府的責任從事前的投入變成了事后按績效付費。沒有服務就沒有收入,公共部門獲得了穩定的長期服務,私人部門可以獲得可靠的長期收入。
作為國內PPP模式的踐行者,中國建銀投資公司旗下中國投資咨詢公司與政府有關部門及多家社會資本開展合作,在PPP項目的落地實施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
中國建銀投資公司董事長仲建安在論壇致辭中表示,中國建投將繼續加強與各級政府和各方投資主體的合作,提供優質、高效的咨詢服務和投資管理,共同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之路,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客戶價值成長做出貢獻。
PPP是經濟兩大引擎的“混合體”
作為國內PPP領域的領軍人物,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在論壇上,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話語,從政策層面、PPP當前存在的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全面最新解讀。
“PPP是‘增加創新活力’和‘增加公共產品服務’兩大經濟發展引擎的混合體”,焦小平認為,PPP是一種引進市場機制,具有多種市場模式。另外,根據它的市場化程度,小到購買服務,中到項目層級的運營,大到項目整包。
焦小平指出,對政府購買服務PPP的項目,目前主要有三類PPP:第一類使用者付費,誰享受誰付費;第二類因為市場管制的問題,服務費由市場和政府各分擔一部分;第三類純是政府付費的項目,把PPP預算納入財政預算,對社會資本來說,增強了支付信心,而且從機制上也得到了保障。
“PPP不是一場婚禮,是一場婚姻,沒有專業機構運作,是不可能保證完成的”,焦小平在解析PPP項目運作架構時認為,PPP是“大活,硬活,細活”,PPP運作跨行業多,跨步驟多,實踐周期長,做好PPP,必須發揮專業機構的作用。
另外,焦小平認為,PPP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要有法治文化,要有契約精神。同時要形成PPP市場文化,也就是要在經濟領域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發揮輔助型作用,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評判標準,解決糾紛問題,不能做“運動員”。
“對社會資本來說,經營不再是簡單的工廠,而是涉及重大民生的工廠,要強調社會責任。”焦小平表示,第一,投資PPP,“拒絕”暴利。很多PPP項目大都在基礎設施領域,周期較長,社會資本要想賺取暴利,就不要進入這些領域;第二,政府給出明確的投資回報機制。如何定價、如何調價、政府付費項目……,都要擺在桌面上,讓社會資本“看得見,摸得著”。
“好苗不愁長,大家前期要有耐心要規范,如果不規范就像中國股市一樣出現泡沫的問題,最終傷害的是投資者的熱情”。 據他透露,財政部正在規范PPP項目“價高質次”的問題,通過增加供給管理PPP,而不是簡單搞資格審查控制價格。
三位老總分享PPP實戰經驗
在主題演講環節,論壇還邀請到了中國葛洲壩集團總經理和建生、北京首創總經理劉永政、中國建設銀行總行養老金部總經理、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籌備組負責人馮麗英。作為“實戰派”專家,三位負責人分享了各自公司在PPP項目運作中經驗。
中國葛洲壩集團總經理和建生將企業開展PPP業務的必要條件濃縮為“四點”:具有實施PPP項目的資金保障、具有項目投資建設及營運管理的經驗、具備大項目施工總承包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會聲譽。
對于PPP未來規范發展的方向,他提出了“建立健全PPP法律體系”“提高項目策劃的透明性和開放度”“促進資本市場的成熟”“提高配套措施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加大責任追究的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度”等五點建議。
作為PPP模式中的重要參與者,養老金未來的投資方向和原則備受關注。中國建設銀行總行養老金部總經理、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籌備組負責人馮麗英從由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或商業性養老保險“三支柱”構成的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出發,結合PPP的基本模式與養老金投資PPP的實踐,分享了PPP模式中的養老金投資經驗。
馮麗英說,“在養老金通過PPP模式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要看它跟養老金的投資特點有沒有契合度。比如說,養老金投資要求“高安全性,低流動性”,基礎設施投資周期相對較長,現金流相對穩定,收益率也相對固定,從這方面來講,是非常容易對接的。這也是養老金對PPP關注程度高漲的原因。
在養老金投資傳統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股權投資,另一種就是直接的債權投資。隨著金融市場發展,現在逐漸演化出特許經營項目投資,就是PPP模式,還有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項目,這都符合養老金的一個投資的投向。
作為環保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領軍人物,北京首創總經理劉永政介紹了首創集團PPP項目投資運營模式,并以廣東茂名PPP項目為例,詳盡地介紹了項目背景、架構設計。
他還分享了PPP模式在環保基礎設施運用中的六點啟示:“PPP有效實施的關鍵是出資人角色定位,即政府投資應重在公益性;要有穩定收入來源,這是PPP模式特許經營的基礎;PPP模式最核心的設計是資產管理權和運營管理權分離;PPP模式動態投資邊界要清晰,擴大投資首先要明確投資主體;政府監管和政府投資功能要適度分離,這利于PPP項目長期運行;PPP項目應重視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前期合作及社會資本的有效退出方式。”
十位業內行家兩場圓桌對話
為了讓投資沙龍更有針對性,本次論壇創新性地組織了兩次圓桌討論,由著名媒體人、財經觀察家秦朔擔任特邀主持,對備受關注的“PPP項目如何落地”、“PPP領域投資機遇與要點”兩大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隨著PPP項目逐步走向落實,其簽約率低、落地困難的問題日益凸顯。中國投資咨詢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廣東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處長郭建華、桑德國際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景志、北京碧水源公司總經理戴日成、中央財經大學曹富國教授圍繞“PPP項目如何落地”的問題,以及汕頭6座污水處理廠PPP項目中的成功經驗,進行了熱烈討論。
第二場圓桌論壇圍繞著“PPP領域投資機遇與要點”這一主題,中國投資咨詢公司副總經理楊光琰、長江養老保險公司市場總監戴劍鋒、中建投信托總經理助理譚碩、北京首創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郭鵬、貴州水務公司總經理路祖強等嘉賓,暢談了PPP模式相關領域出現的投資熱點與PPP方案設計上的點睛之筆,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營養豐富”的“投資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