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原創 | 一文看懂國資產業投資基金如何組建與運作

來源于:中國投資咨詢 黃霏菲、楊璽 日期:2015-12-10

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國有資本迎來了新一輪的改革,這也為產業基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國資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不僅是國企融資的渠道,同時也是對接金融資本與產業發展的新平臺。它伴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混合制所有制改革和PPP模式不斷推進而發展。

本輪國企改革和全行業產業升級轉型是經濟發展大勢所趨,打破行業壟斷,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才能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國企改革三十余年中,其經營方式市場化已經得到了很大改觀,但是其體制、制度的市場化問題遠未解決。這一輪混改就是要通過引進各類社會資本,使國資和民資優勢互補,發揮國企管理規范和民企機制靈活的長處,改善公司治理,使企業的體制機制更加市場化。設立國資基金,充分利用市場化的金融資源和交易平臺,引領、放大、撬動各種社會資源和金融資源,促進和帶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共贏發展。

目前,云南、北京、上海、河南、廣東、安徽等地區陸續成立了國資產業投資基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支持新興產業、扶持創業企業、加快城鎮化建設等。這些產業投資基金按其投資流向分類,可分為產業類和基礎設施及公共事業類。

產業類國資基金

產業類國資投資基金是指主要用于支持新興產業、扶持創業企業、加快企業轉型和市場化改革。這類國資投資基金按資金來源可分為:國企出資、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國有上市公司與PE共同出資和國企與金融機構出資設立。

1、國企共同出資模式

國企共同出資模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有企業共同出資發起產業投資基金的模式。這樣一種模式對于出資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與政府關系靈活性、地區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要求較高。例如廣州國資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

2013年4月,由廣州市國資委牽頭,越秀集團、無線電集團、珠實集團等共12家市屬國企發起設立“廣州國資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該基金采取“母基金+若干子基金”架構,初始母基金24.02億元,不直接從事具體的投資業務;針對特定項目設立子基金,母基金出資20%至50%,作為劣后級投資人,剩余份額向社會募集,社會投資人為優先投資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和管理人均為廣州越秀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后者出資200萬元占基金認繳總額的0.08。根據廣州市國資委報告,至2013年11月底,國資基金母子基金實現管理規模149.62億元,撬動社會資金134.47億元,有力支持了地產、生物醫藥等產業加速發展。

圖1:廣州國資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

2、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模式

該模式下,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三方共同成為母基金的發起人。政府直接的財政資金投入可以提供政府信用以增強基金的吸引力,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入拓寬了融資渠道,進而緩解了社會資本融資壓力。該模式即夾層融資模式,具有期限長、結構靈活、限制少和成本低等特點。這類國資產業基金可以更好地實現政府宏觀經濟戰略和統籌全局的職能,對與提高產融結合水平具有示范意義。

2014年9月28日,廣東國資改革發展基金成立,首期規模50億元,其中母基金15億元。基金由恒健控股公司、省屬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社會機構以“母基金+子基金”的形式設立,基金實行封閉運作,定向支持試點企業產業的發展和培育。對廣東50戶試點企業原則上要全部投資,且入股比例不低于10%。主要是扶持廣東50戶試點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

圖2:廣東國有企業重組發展基金

3、國有上市公司與PE共同出資模式

國有上市公司與PE共同出資設立產業基金的模式是當下比較有效的模式。一方面,這種模式源于行業資源整合的動機增大;另一方面,該模式下為PE/VC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加快了資金流轉,提高了投資回報率。

2013年10月,益民集團(上海市屬國資企業)與德同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德益消費升級產業基金”。該基金目標規模7.5億元,益民公司出資2.36億元,德同資本旗下管理公司出資1,400萬元,德同基金擔任管理人并向市場配套募集5億元。基金存續期為5年,其中前2年為投資期,后3年為項目回收期。存續期滿前,德益基金合伙人可投票表決是否將存續期限延長一至兩年。該基金成立后,由德同資本提供日常運營及投資管理服務,以及主要負責投資項目篩選、立項、行業研究分析、盡職調查、資源整合優化、投資項目管理及退出等方面。

圖3:德益消費升級產業基金

4、國企與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模式

該模式由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發起的國資基金,例如信達國鑫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促進基金。

2015年1月22日,中國信達攜手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在上海發起成立信達國鑫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促進基金。該基金的總規模達200億元,旨在為國企改革提供穩定而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該基金的管理人為籌辦中的信鑫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由信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信達證券子公司)和上海國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子公司)聯合出資設立,其中,信風投資擬持有61%股份,上海國鑫擬持有39%股份。

該基金的設立契合上海國資改革方向,將為國有上市公司籌集并購資金、選擇優質標的資產、設計并購方案,達成上海國資在未來2~3年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的發展。該促進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由信鑫公司擔任GP及基金管理人,中國信達牽頭認繳基金份額,并向社會投資開放,基金規模為200億,存續期為5+2年。

圖4信達國鑫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促進基金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促進基金成立后,將依托上海國資系統和中國信達的資源網絡,圍繞混合所有制改革主題,推動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源的對接。

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類國資基金

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類國資基金是指主要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發展的國資基金,這類基金服務于國有資本的社會服務和管理職能。它們按資金來源可分為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和國企與金融機構出資設立。

1、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模式

與產業類國資基金政府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模式類似,該模式下,政府或其授權單位直接對接金融機構,成立基金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或社會事業服務以實現提高社會服務質量、改善民生、服務經濟建設大局的目的,如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

2014年12月26日,河南省政府與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正式簽署了“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協議,旨在確保政府性債務在可控的前提下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將采用母子基金的模式運行,在省級層面設立母基金,下設“建信豫資城鎮化建設發展基金”、“交銀豫資城鎮化發展基金”和“浦銀豫資城市運營發展基金”三個子基金,總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子基金的出資比例具體為母基金占比10%、地方政府占比20%、金融機構占比70%。母基金按照子基金10%的規模設計,金融機構與省財政分別出資50%,省財政出資部分由河南省豫資公司代為履行出資人職責,按承諾分期同步到位。

圖5: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

2、國有企業與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模式

國有企業與金融機構共同出資的模式更加依賴于發起人自身的項目優勢、專業優勢以提高基礎設施或公共事業建設質量并形成協同效應提高項目收益,例如中國城市軌道交通PPP產業基金。

2015年5月26日,由建行總行領銜,綠地集團、上海建工和建信信托牽頭發起成立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PPP產業基金。該基金總規模為人民幣1000億元,分期發行,首期規模人民幣240億元,期限為5+3年。建信信托、綠地集團、上海建工共同出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作為普通合伙人和管理人,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為戰略合作伙伴。

圖6:中國城市軌道交通PPP產業基金

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作為總協調聯絡方/戰略合作方,在軌道交通基金運作、托管、資金管理、詢價和所投項目的整體投融資方案等方面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綠地集團主要負責向軌道交通基金推薦符合軌道交通基金投向、偏好的投資項目。上海建工將發揮其專業優勢,嚴控項目施工成本、施工進度以及施工安全,在符合市場公允原則的前提下,享有軌道交通基金所投項目的施工總承包資格的優先選擇權。建設銀行下屬子公司建信信托將充分發揮其在行業的優勢地位和專業領域具備的豐富實際操作經驗,積極加強母子公司聯動,實現軌道交通基金更高效地投融資運作。

3、政府與國有企業共同出資模式

政府與國企共同出資設立基礎設施PPP產業基金以滿足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需要,并以實現產業政策為投資原則,肩負一定的政策目標。

2014年12月,貴州水業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由貴州省水投集團支持的水務公司與貴州道投融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牽頭發起設立,基金的普通合伙人由水務公司與貴州道共同設立的貴州水業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貴州水業基金總規模30億元,首期認繳出資不低于6億元。

圖7:貴州水業產業投資基金

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的介入,使貴州水務股份公司在政府政策扶持、融資渠道及成本、上市保薦及通道、公司技術及管理各方面均得到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巴安水務公司董事長張春霖作為產業基金的最大出資人,通過基金模式,加杠桿可以解決資金問題,大股東參與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大股東雖然是單一最大出資人,但基金在股份公司里面不是大股東,不構成關聯交易,解決了關聯交易問題。

總的來看,一方面,國企產業基金能夠引導國有資本的優勝劣汰,將國有優質資產推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提高其影響力。創新產融結合機制,鼓勵企業改制上市,提供資產證券化水平,進一步降低生產和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引導社會資本資金流向與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事業和高端制造業等,提升經濟發展“新常態”水平。

(本文系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時,請注明來自中國投資咨詢,對未注明來源的,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文章內容不代表公司立場,不作為投資及決策直接依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