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遵循未來產業發展規律,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發展目標。
北京郵電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元宇宙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陳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施意見》對我國未來產業發展做出了前瞻性部署,將有利于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
成為世界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涌現,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不斷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新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培育未來產業已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開辟新賽道、塑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突破百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百項標志性產品,打造百家領軍企業,開拓百項典型應用場景,制定百項關鍵標準,培育百家專業服務機構,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到2027年,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遍應用,重點產業實現規?;l展,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構建未來產業和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成為世界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意見》通過頂層設計和規劃,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戰略方向,有助于引導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支持技術研發和加速成果轉化,可以推動各項未來產業持續升級,通過打造標志性的產品和領軍企業,可以幫助企業形成品牌效應,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提高整體產業實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介紹,《實施意見》圍繞技術供給、產品打造、主體培育、豐富場景、支撐體系等方面,構建未來產業的發展生態。
一是強化技術供給。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領軍企業作用,加快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突破,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二是打造標志性產品。突破下一代智能終端,發展適應通用智能趨勢的工業終端、面向數字生活新需求的消費級終端、智能適老的醫療健康終端和具備爆發潛能的超級終端。三是壯大產業主體。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實施中央企業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計劃。建設未來產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四是豐富應用場景。圍繞裝備、原材料、消費品等重點領域,面向設計、生產、檢測、運維等環節打造應用試驗場。加快工業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新興場景推廣。五是優化產業支撐體系。實施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統籌布局未來產業標準化發展路線,加快重點標準研制。深入推進5G、算力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千兆光網等建設。
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記者表示,從《實施意見》布局的創新標志性產品來看,均是未來產業關鍵領域。6G網絡設備、深部資源勘探開發裝備和高端文旅裝備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能夠快速見效。量子計算機、人形機器人和第三代互聯網屬于尖端科技,國內正積極推進基礎理論和技術方面的突破。在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先進高效航空裝備方面,需要在一些關鍵部件生產技術方面另辟蹊徑。
金融支持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
為推動重點任務實施,《實施意見》從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安全治理、國際合作等四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在加大金融支持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帶動更多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鼓勵政策性銀行和金融機構等加大投入,引導地方設立未來產業專項資金,探索建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優化風險撥備資金等補償措施。
王鵬認為,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有助于促進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此外,可以通過建立風險分擔機制、提供貸款貼息、設立投資引導基金等方式,推動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和發展。
鄭磊補充道,在一些已經有一定產業基礎和龍頭企業誕生的領域,可以集中資源,以龍頭企業引領進行集體技術攻關。這些創新領域的風險較高,除了繼續發揮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提供融資支持之外,還可以利用“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以訂單形式向企業采購滿足設計目標的創新產品,以支持攻關企業完成設計和批量生產,找到市場需求,形成大批量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