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總規模2.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具體到各個省份發行情況如何?
4月26日,財政部公開了前3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余額情況。一季度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1097億元,這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6%。這也體現了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穩經濟。
31省份中,一季度山東發債規模居首,達到1932億元;廣東以1624億元位居第二;四川以1593億元發債規模緊隨其后,排在第三。另外,江蘇、河北、福建發債規模均超千億。浙江、湖北發債規模超過900億元;云南、安徽、江西均超過800億元。其他省份一季度發債規模低于800億元,其中西藏目前尚未發債。
從一季度發債規模看,東部6省份位居前列。這與他們獲得的發債額度更高有關。
地方政府債券按照用途劃分,分為新增債券和再融資債券。為了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國對地方債采取限額管理,為地方舉債設立“天花板”。目前全國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和再融資債券總額度由全國人大批準,財政部則將這一總額分配至31省份等。
根據財政部相關文件,財政部在分配新增發債額度時,會統籌考慮地方財政實力、債務風險、融資需求、項目成熟程度、國家宏觀調控需要等因素。一般來說,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越強、債務風險越低、承擔中央重大項目支出越多、融資需求越大,獲得發債額度也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再融資債券額度分配更多地考慮地方債券到期規模。
東部發達省份經濟發達,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相對較低。近些年山東、廣東、浙江等省份獲得的新增債券額度相對較高。因此,在各地一季度加快發債穩經濟大背景下,這些省份新增債券發行規模居前。
由于東部一些大省債務余額相對高,地方債券到期規模大,為了緩解地方償債壓力,到期債券本金多由再融資債券籌資資金償還。因此,東部一些省份相應獲得的再融資債券規模也比較大。比如,一季度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中,山東、江蘇規模均超400億元位居前二。當然,再融資債券額度跟地方到期債務規模更相關,一季度遼寧、廣西、四川發行再融資債券也超過300億元,位居前列。
從去年全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來看,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江蘇、浙江、湖北、北京等省份規模居前。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地方政府發行的約1.67萬億元新增債券中,專項債券約1.36萬億元。專項債是投向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一般來說收益能夠償還本息。目前專項債是政府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李大偉近日公開表示,今年一季度各地在提前下達的新增債務限額內,發行用于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13228億元,主要支持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以及保障性安居住房等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國人大批準的新增專項債規模為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500億元,這也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加力的一大信號。其中2.19萬億元已經在去年底提前下達至各省份,而財政部也將剩余的用于項目建設的額度也下達至各地。各地加快發債,聚焦重點區域,撬動以穩經濟。
比如,四川一季度分三批次已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024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加110億元、增長12%,發行進度和發行規模全國靠前,且集中用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區域。一季度四川全省已使用債券資金超215億元,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這為四川省經濟實現一季度“開門紅”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地也充分利用專項債用作資本金政策。今年專項債用作資本金范圍有所拓寬。
比如,四川省級財政單列額度專門用于資本金項目,一季度已發行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131億元,發行占比12.8%,較2022年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直接撬動有效投資近800億元。
隨著剩余地方政府債券額度下達至各地,各地相繼披露了二季度發債計劃。
比如,廣東省財政廳發布公告稱,今年二季度將發債1566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達到1216億元。江蘇計劃二季度發債約1581億元。山東計劃二季度發債1256億元。四川計劃二季度發債867億元。河北5月份計劃發債約555億元。
多位地方債專家告訴第一財經,預計今年3.8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將在前三季度基本完成發行,以盡快用于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推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李大偉表示,下一步將指導地方加強專項債券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提高項目儲備質量,加快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強化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適當提高資金使用集中度,優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專項債券擴大有效投資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