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政設施投資運營。”在4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圍繞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央對PPP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專家指出,PPP作為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保障措施,已然成為我國穩定和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此次中央財經委員會進一步明確了PPP在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極大地提振了全國PPP事業發展的信心。在新一輪全面基礎設施建設中,各方要把握機遇、搶先布局,掀起規范發展PPP的新浪潮。
為何專門提及PPP?
基礎設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于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及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是托底經濟增長、強化發展動能的內在需要,也是“六保”“六穩”的重要基礎。
此次中央財經委員會對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撐保障作出了部署,明確提出將PPP作為支撐手段。“這對于穩定投資預期、提振當前基礎設施投融資市場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也強調了PPP對于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性。”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蘭萍指出,未來PPP模式將在促進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PPP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戴磊表示,中央強調推動PPP發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運營管理,將極大提振社會資本乃至全社會的信心,為我國經濟盡早走出疫情“陰霾”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有多種模式,而此次中央專門提及PPP模式,突出了PPP在眾多基礎設施建設模式中的優勢地位。”武漢大學PPP研究中心主任劉窮志說。
實踐證明,PPP模式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2014年以來,我國在基礎實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運用PPP模式,出臺了一整套政策制度體系,落地實施了一大批PPP項目,這些項目在穩增長、惠民生、補短板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累計10282個,總投資16.4萬億元。其中,“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累計在庫項目8711個,投資額達14.2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新入庫PPP項目123個,投資額達2506億元。其中,中央和地方重大工程項目26個,投資額達1443億元。
北京中澤融信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仕坤指出,作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供給機制的重大創新模式,PPP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打破行業準入限制,充分利用政府財政資源杠桿撬動作用,激勵市場主體參與,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能夠有效激發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多樣化高品質公共服務需求。
“在當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中央提出要推動PPP模式規范發展,并作為支撐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措施之一,這既對PPP模式予以充分肯定,也對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揮重大作用寄予了期望。”江蘇省財政廳原副廳長、江蘇省政府采購協會會長宋義武說,本次會議釋放了中央支持PPP發展的積極信號,也極大地增強了行業信心、鼓舞了士氣。
“PPP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積累了大量人才和案例實踐,通過市場化、專業化和規模化運作,實現了資源優化利用,全面提高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是體制機制的重大創新舉措。”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指出,此次會議多次提及社會資本,表明中央高度重視社會資本的作用,PPP模式未來也將在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擔當重任。
八字方針如何理解?
近年來,我國PPP事業規范、安全、高效發展取得新進展,總體穩中有進。此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提出的“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八字方針,為PPP今后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指出,八字方針是對PPP工作的精準指導。其中,“規范發展”強調PPP是預算體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新發展階段創新政府投融資的一種方式,旨在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規范運作PPP項目,特別是杜絕假借PPP舉借政府債務的現象。“陽光運行”則強調要將PPP納入市場運行監管體制中,突出遵循市場運行規律和信息公開原則,并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高質量合作,實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
“此次中央再次明確規范發展PPP的要求,意味著PPP以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的前期論證、回報機制、社會資本專業化運營能力建設、市場化中充分競爭和合理競爭等,在未來推進時或將得到重點關注和解決。”金永祥表示。
針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益問題,中央強調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提高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這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PPP項目綜合收益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指出,為更好地發揮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作用,要構建和完善基礎設施項目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回報機制、投資平衡機制,解決基礎設施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同時,還要準確、科學理解PPP規范發展、隱性債務防范相關政策的要義,把握好“穩投資”和“防風險”的關系。
趙仕坤建議,應通過加強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有效落實按效付費理念,保證公共服務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同時也應加強全過程信息公開管理,確保PPP項目在陽光下運行,切實發揮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引擎”作用。
“在新一輪全面基礎設施建設中,推廣運用PPP模式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空間,PPP模式大有可為。此次會議討論提及的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如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綜合交通樞紐及集疏運體系、城市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公共服務的顯著特征,既有建設又有運營,非常適合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完全符合PPP模式。”宋義武指出,各相關方要搶抓機遇,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搶占市場先機。特別是各地政府要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盡快研究制定、修訂完善在新一輪全面基礎設施建設中規范運用PPP模式的指導意見,為PPP發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