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尤其是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如何在保證GDP的前提下實現環境效益,對我國的經濟提出了挑戰。多數研究表明,2060年實現碳中和需要新增投資百萬億以上,這需要綠色金融予以支持。同時,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綠色金融的發展也駛入“快車道”。
實現碳中和,百萬億級投資只是起點?
據了解,中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每年需要的資金是3.1萬億到3.6萬億,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發電,新建儲能等領域需要投資139萬億。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根據測算,行業最低需要100多萬億資金,高的有400到500多萬億,所以百萬億級只是起點。有投資需求就有經濟增長力,綠色撬動這么大的需求,顯然中國經濟動力未來還是非常巨大的。
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錢鋒指出,碳排放如果按一百億噸來算,意味著我們將有一百億噸的減排量,才能夠在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任務,百萬億級投資確實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測算。電動車行業、氫能、儲能都是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然后才能達到碳中和的目的。
未來如何激勵綠色信貸發展?
錢鋒指出,要從政策支持上要放寬。另外,從渠道上、投資的項目內容上,也要做很好的規定,因為我們要風險防控。資金拓寬方面,信托也好,債券也好,有很多的方向,而且現在很火,速度也相當快,綜合基金都出來了,渠道來源還是比較暢通的。
德勤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服務合伙人顧玲認為,一定需要一些真正的實惠給到商業銀行,他們的動力才會更大。各級商業銀行都已經看到了市場的變化商機,每一次轉型都對金融機構是很好的機遇。
什么是ESG?
據了解,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總經理余煥指出,ESG的評級信息來源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比如一些政府的主管部門、相關協會、地方政府的相關行業監管部門,還有企業自身披露,還有一些媒體監督,這其實是ESG信息評級來源主要方面。當然現在也有很多評級機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ESG的投資過程當中,第一個方面是政府的推動,第二是企業自身社會責任感增強,第三是ESG投資里面投資機構的推動非常重要。
ESG投資的風口真的來了嗎?
顧玲稱,從政策導向來看,國家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生物多樣性等ESG相關議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這些領域都進行了非常多的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資本市場方面進行考量,國內外的對ESG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在融資的過程中,資本加大了對企業ESG表現的關注,甚至有因為ESG表現過差而被機構拒絕投資的案例。
余煥指出,在投資過程中,ESG評級指標至關重要。由于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特殊性,ESG中的“環境”被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在選擇項目時,會自然而然地要求投資團隊對投資標的按照ESG評級標準進行考核,作為非常重要的投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