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可能引致的隱性債務風險,引發各方關注。財政部發文規范PPP項目庫管理,防止PPP異化為新的融資平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
財政部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及時糾正PPP泛化濫用現象,推動PPP回歸公共服務創新供給機制的本源,促進實現公共服務提質增效目標,夯實PPP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文件從嚴格新項目入庫標準和集中清理已入庫項目兩方面著手,規范PPP項目庫管理。
對新申請納入項目管理庫的項目,財政部要求,優先支持存量項目,審慎開展政府付費類項目。不屬于公共服務領域,政府不負有提供義務的項目,如商業地產開發、招商引資項目等;因涉及國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等,不適宜由社會資本承擔的項目;僅涉及工程建設,無運營內容的項目;其他不適宜采用PPP模式實施的項目,不得納入PPP項目。
此外,未通過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等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的PPP項目, 未建立按效付費機制的PPP項目,也不得入庫。
對已入庫項目,財政部要求全面核實項目信息及實施方案、物有所值評價報告、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采購文件、PPP項目合同等重要文件資料。不屬于PPP項目的項目和五類不規范項目要清理出庫。
未按規定開展“兩個論證”的項目,包括已進入采購階段但未開展物有所值評價或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項目(2015年4月7日前進入采購階段但未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以及2015年12月18日前進入采購階段但未開展物有所值評價的項目除外);雖已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但評價方法和程序不符合規定的項目,清理出庫。
入庫之日起一年內無任何實質性進展的項目,尚未進入采購階段但所屬本級政府當前及以后年度財政承受能力已超過10%上限的項目,項目發起人或實施機構已書面確認不再采用PPP模式實施的項目,清理出庫。
不符合規范運作要求的PPP項目,包括未按規定轉型的融資平臺公司作為社會資本方的;采用建設-移交(BT)方式實施的;采購文件中設置歧視性條款、影響社會資本平等參與的;未按合同約定落實項目債權融資的;違反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未按時足額繳納項目資本金、以債務性資金充當資本金或由第三方代持社會資本方股份的項目,將清理出庫。
構成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的PPP項目,包括由政府或政府指定機構回購社會資本投資本金或兜底本金損失的;政府向社會資本承諾固定收益回報的;政府及其部門為項目債務提供任何形式擔保的;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行為的,清理出庫。
此外,將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公開的PPP項目也將被清理出庫。
按照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應在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區項目管理庫集中清理工作,并將清理工作完成情況報財政部金融司備案。對于逾期未完成清理工作的地區,由財政部PPP中心指導并督促其于30日內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將暫停該地區新項目入庫直至整改完成。
中國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政府與公共咨詢事業部咨詢總監周偉認為,這一文件出臺或對參與PPP項目的社會資本結構帶來較大的影響。在更為嚴格的入庫和清退標準下,對于社會資本投融資、建設、運營全周期PPP項目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施工單位為主的社會資本或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未來參與PPP項目的社會資本將更加符合推行PPP的初衷。
濟邦咨詢董事長張燎也預測,未來PPP項目保庫難,入庫更難,項目運作規范性、專業性提高,將會清除市場部分劣幣。此外,財政庫在金融機構和市場眼中信賴度會更高,入庫將成為實施標配和前提。
近期財政部門頻頻傳出規范PPP發展的信號,PPP項目清理出庫的工作已經展開。根據財政部的數據,今年以來財政部PPP項目庫已有973個項目退庫,其中三季度退庫63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