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俄罗斯黄色录像-亚洲最色网-日本午夜一级|www.skffagnsk.com

“中國制造2025”亟需提高技術創新

來源于:《瞭望智庫》 日期:2016-01-12 瀏覽:2388

《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談及國內制造業,包括集成電路、機器人、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發展情況時,基本都是市場大、核心技術缺失、產品低端、利潤少、人才缺乏、企業小散亂弱。

不同的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雷同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對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因為缺乏完善的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體制,缺乏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所以核心技術缺失,產品低端;缺乏良好的金融創新機制,中小企業融資難;缺乏高端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人才缺乏;產業發展牽扯到的政府部門過多,各部門之間難以統籌協調。

對于制造業的發展,國家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政府都有較強的積極性,但往往缺乏一個統一、持續的方向,各自為政導致產業發展出現方向性的偏差。《中國制2025》提出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組長,成員由國務院相關部門代表組成,統籌協調制造強國建設全局性工作,指導各部門和地方開展工作。

這樣就利于制造業發展制度和體系的設計,以及各個部門、地方政府之間的協同工作,通過政策引導,從而提高各個行業和企業的積極性。

《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戰略任務第一項就是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制造“大”國指規模大,制造“強”國指技術實力強,中國之所以是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原因之一就是創新能力比較弱。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不能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不足是缺乏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校、研究所雖然具備一定的技術研究能力,但是和企業的利益導向不同,與企業的技術創新研發目的嚴重分化,造成科研成果、技術產業化困難,不能形成有效的產學研機制。

因此,制造業創新體系,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提高關鍵技術和領域的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目前科技革命正在引發產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互聯網在各行各業應用中已成為普遍的趨勢。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兩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內容和發展目標,通過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結合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從而提升企業和產業競爭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是中國躋身世界制造強國的重要手段。

《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要強化工業基礎能力,這表明國家在關注工業產品科技創新性的同時也要注重質量和可靠性。中國與發達國家在制造業方面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新技術層面,還有產品質量層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告訴我們,所謂的彎道超車只是夢,基礎技術不過關只顧盲目跟風新技術,造出的是不堪一擊的空中樓閣。

我們要看到德國工業4.0概念的提出,身后是其工業發展在電氣化時代、自動化時代留下的堅實腳印;日本精美的電子產品、馬桶蓋背后是其控制部件和原材料產業尖端的技術實力。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和技術基礎等工業基礎能力,直接決定工業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強化工業基礎能力能夠促進發展基礎技術、共性技術和材料、關鍵零部件等的發展,對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有所幫助,是中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必經之路。

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還要學會對形勢的把握。上個世紀中國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巨大商機,催生了三一、徐工這些從二三線城市成長起來的大型重工企業;中國與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合作,催生了華為、中興這樣的世界級電信設備供應商。

今天我們有“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大量的投資機會和國際市場;我們有深化金融改革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解決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在這樣國家層面帶來的重大形勢下,中國有機會再次出現一批世界級的制造業企業。

同樣是為了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樣是強調推進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同樣是國家層面的前瞻性戰略,很多人把《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相提并論。

我們應該看到在現階段發展基礎和發展水平方面,中國和德國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德國是世界制造業強國和領先的工業制成品出口大國,在汽車、機械、醫藥化工、電機電氣等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可靠的產品性能、完善的產品功能和高端的品牌形象。

德國工業4.0是以其在工業1.0、工業2.0、工業3.0打下的堅實基礎上提出的,而中國目前還處于工業2.0和工業3.0同時發展的階段。因此中國面臨的形式更復雜。

但是不同于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不只是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它同樣提出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交匯處。

這一次,擺在中國面前的困難似乎更多更大,為了追趕制造強國的腳步,中國必須在彌補傳統產業發展差距的同時,消化新技術帶來的變革,促使新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改造,既要用巧,也要做實,早日將《中國制造2025》中描繪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